醫療科技“取經路”,誰在為全周期服務默默“助攻”?
東軟醫療在此輪投資后,估值已達到了145億元人民幣。未來東軟醫療不會與任何一方并表,將以IPO為目標,實現自主發展。

醫療科技自誕生那天起,其使命就是為人類的發展和幸福提供堅實保障。
隨著這種社會認知的全面深入,過去數年來,近千億的資金順勢砸進了這個“長坡厚雪”的新賽道,推動了AI影像、新藥研發、具身智能以及智慧醫院等多個領域的發展。
時至今日,以AI、大模型等為代表的前沿技術,已不再只是單一替代或優化醫療工作者的基礎業務,而是真正參與到重塑醫療流程中來了,從而推進醫療科技邁入2.0時代。
站在醫療科技2.0時代,最迫切需要服務迭代的場景,恐怕是線下醫療機構的服務模式。而這,或許也是通用技術集團與東軟醫療及整個東軟集團牽手的底層邏輯。
從高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
不久前,東軟醫療宣布獲得通用技術集團戰略投資。借以后者在資金、醫院、管理等多方面的資源,東軟醫療不僅在身份上實現了“國家隊”的進階,同時在業務能力上有望得到進一步釋放,甚至帶動整條產業基建的提速。
那么問題來了,盡管眾人皆知,醫療是科技應用最廣、成效最明顯的領域之一,但線下醫療機構是最迫切需要進行全流程整合的?
更全面綜合地利用理論知識和臨床數據?通過減少人工操作或提高流程速度來提升效率?提供前所未有的個性化客戶服務?輔助醫療工作者開發新的產品及服務方案?更深一層,提振醫療科技企業的“精氣神兒”?
東軟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劉積仁博士給出的答案是:以上皆有。
數十年的市場搏殺,作為一個獨特模式樣本,東軟醫療在醫療設備賽道中的領先身位已經達成,但相較于過去的“高速發展階段”,劉積仁博士強調,眼下及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里,公司將聚焦在“高質量發展”這個維度。
正因如此,才有今天通用技術集團與東軟醫療的合作:在做大做強大型醫療影像設備的共同目標下,東軟醫療可以更好地走進通用技術集團目前已有的400多家醫院,通用技術集團也借機正式進入大型醫療設備研發制造領域,實現從醫療服務向醫療科技的戰略布局。
就這一點而言,雙方的資本合作,無論是對東軟醫療、還是對通用技術集團,都是一種更明智的動作。
劉積仁表示,兩方從初次接洽到交換意見,再到最終的落實敲定,前后加起來不過173天,完全可以用“一拍即合”來形容此次合作的順暢。
值得一提的是,東軟醫療在此輪投資后,估值已達到了145億元人民幣。未來東軟醫療不會與任何一方并表,將以IPO為目標,實現自主發展。
穩中求變的生存法則
軟件產業是一個多變的行業,因為技術的不斷迭代,客戶需求的不斷變化,導致很多軟件企業十分的“短命”。創業三十多年的東軟,成為了這個行業難得一見的常青樹。
劉積仁表示,“東軟始終在變革,幾乎每隔五六年就會有一次大的調整。今年,東軟啟動了新一輪戰略變革,全面推動解決方案的智能化、數據價值化、服務化和生態化發展。醫療健康作為其核心業務,在這一輪戰略調整中首當其沖。”
這一戰略意圖也從2024年中報披露的核心經營指標中有所體現。
得益于集團戰略變革和解決方案智能化戰略的全面推進,今年上半年,東軟集團實現了營收、凈利潤均為兩位數的增長。營收錄得42.99億元,同比增長10.5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同比增長28.67%。
在醫療健康板塊,解決方案的智能化、數據價值化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在智能化方面,研發和推出“探索”多模態醫學人工智能平臺、“飛標”醫學影像標注平臺、智能病歷生成、AI-CDSS疾病知識庫產品、基于大模型的醫保智能數據查詢分析應用等。在數據價值化方面,除了推出數據價值化平臺、醫保數據平臺、數字人社智能指揮系統等創新產品之外,還與福建、湖北、泰州、常州等多省市的大數據集團達成戰略合作,聯合打造“數據要素×醫療健康”“數據要素×智慧城市”服務新模式。

不難看出,AI也好、數字賦能也罷,事實上,先進技術與醫療健康產業的融合并非易事:一方面不能脫離開醫療行業自帶的安全為先的屬性;另一方面,獲取大量的用戶數據與拓展更多的應用場景,同樣也是重中之重。
無論怎樣變,企業的業務不能脫離社會需求。劉積仁表示,東軟選擇賽道的依據就是,看哪個行業能夠維持得時間長,走得久。隨著中國慢性病和老齡化人口的不斷攀升,醫療健康必然會成為商業藍海。
商業價值正被重塑
近三十年的成長沉淀,模式獨特的東軟已成為醫療健康行業中的一個引領者。
而令市場驚喜的是,通用技術集團與東軟的合作遠不止于戰略投資東軟醫療。近日,通用技術集團與東軟集團同時宣布,除醫療設備外,雙方將圍繞醫療信息化、養老等全面展開合作。

一位投資圈資深人士表示,出于產業本身的嚴肅性和專業性,醫療板塊在二級市場整體處于一個相對的低谷期,加之前期投入巨大且回報周期極長,所以相關領域在一級市場里也談不上熱門。不過,市場需求和趨勢始終是不變的,涉足于此的企業有望迎來價值重估。
首先,中國仍然是世界第二大的醫療市場,特別是老齡化的趨勢下,不僅僅是帶來醫療需求的增加,同時整個疾病譜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按照其團隊的預測,到了2030年,公眾關注的疾病以及需要的治療方法跟現在肯定是大不一樣的。
其次,中國的醫療創新能力其實是非常強的。無論是政策面上對于行業的包容和支持,還是相關企業的臨床能力和創新水平,甚至是一些瞄準全球市場的企業做出的出海決策,中國醫療健康類企業的創新活力,始終都是處于世界前列的。
還有,特別是對于醫療器械類企業而言,愈發關注著臨床價值、數據賦能和商業化這三方面的兼顧。另外,隨著公眾對于保險意識和付費意愿的提高,國內健康醫療保險的支付能力也在不斷攀升,這其中不只有醫保,還有各類商保。
結合上述幾個參照維度,東軟最符合這種商業價值重塑的標準。
結合創投圈的一些方法論,一家企業想要建立自己的壁壘,很大程度上要做到“兩維”和“三壁壘”——
“兩維”指的是空間維度和時間維度:空間上,要單點突破,也要系統發展;時間上,則是要平衡短期效用,以及長期主義。
“三壁壘”落于東軟的身上,則指向于專業壁壘、生態壁壘和心智壁壘這三個層面。
專業壁壘。
東軟醫療從推出國內第一臺1.5T超導磁共振到第一臺DR機,再到研制出中國首臺512層超高端CT、業界首創雙能3.0T磁共振、全球首款無軌懸吊雙中心七軸血管機等創新產品,專業二字一直是東軟醫療安身立命的根本,這也是這家以產品為導向的企業,最深厚的氣質。
生態壁壘。
東軟醫療作為東軟集團大生態體系內經營能力最為出色的一個板塊,業務布局的底層無不透露著生態邏輯。此外,東軟集團旗下還擁有云醫院、醫療衛生信息化、健康與醫療教育、大健康生態、醫療大數據與智能、醫療物聯網等各類產品及服務。生態內涵仍在不斷豐富。
心智壁壘。
在商言商,心智壁壘可以說是終極壁壘。生態協同效應下,東軟醫療及東軟集團在行業里不斷書寫自己的“姓名”,覆蓋醫院、科技企業、地方政府等在內的客群也在不斷擴大。任何一門生意的根基始終在于“人(客戶)”,留得住客戶這座“青山”,企業的經營才能走向正循環。
寫在最后
盡管從股價、市值的角度來看,不少人認為,東軟集團的資本表現可能有些差強人意,但有更多人表示愿意持續觀望,因為從生態布局、業務協同、戰略合作等維度來看,結合大的宏觀走向,東軟集團及旗下上市公司集群,或多或少被低估了。
不過好在,市場的投資認知已愈發理性,即使公司目前的市場有所壓制,但當投資情緒回升時,其商業價值有望被重估。
沒有練過“深蹲”的企業,不足以談健身甚至是健康,因為下蹲雖然辛苦,但對于鍛煉核心力量至關重要。下蹲到低點之后的起身,是速度、力量的一次集中爆發。這與劉積仁博士所說的,“企業變革不能在自身虛弱時推進,而是要在‘健康’狀態下謀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投射到東軟集團身上,在日漸完善的商業模式下,公司二次飛躍只是時間問題,而在這個節點之前,市場不妨多一份包容與耐心,去對待這樣一家“努力去摘高枝之果”的企業。
原文標題 : 醫療科技“取經路”,誰在為全周期服務默默“助攻”?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7 創新藥泡沫破了?
-
10 抗體可變區多樣性的來源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