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醫藥扣非凈利潤僅687.40萬元:上海“隱形土豪”要再沉淀沉淀

難念的“賣藥生意經”。
來源|醫藥研究社
藥店洗牌周期,“開藥店不香了”“賣藥難”這樣的聲音不絕于耳,而那些一直以來區域性發展的醫藥流通企業,或許沒有“盤子鋪得過大”的緊張感,但也平等地擁有一本“難念的生意經”。
近日,扎根上海的第一醫藥也發布了最新財報。據其財報披露,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9.15億元,同比增長5.26%;歸屬凈利潤1.63億元,同比增長82.65%;扣非凈利潤687.40萬元,同比大跌36.79%。
其中,剔除了非經常性損益影響、更能真實反映企業核心經營能力和盈利水平的扣非凈利潤大跌顯得十分扎眼,引起了不少投資者注意。
那么,第一醫藥究竟在面臨怎樣的盈利考驗?我們結合財報做下簡單剖析。
01
醫藥零售受挫,手中利潤實際不多
深究第一醫藥歸屬凈利潤高增原因,不難發現房產動遷貢獻不小。
據財報,2024年,第一醫藥的資產配置收益達到1.69億元,同比增長159.75%,主要系動遷補償增加。若剔除這部分與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因素,公司實際拿到手的利潤就比較微薄了。

目前來看,第一醫藥扣非凈利潤未邁過千萬級門檻,還是揭露了一些業務經營問題。
根據財報,2024年,醫藥批發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95億元,同比增長27.06%;醫藥零售業務則實現營業收入11.69億元,同比減少了4.21%。
很顯然,第一醫藥“賣藥”基本盤不太穩固。這背后,醫藥零售行業也正在承壓。
來看中康CMH(健康產業數據和咨詢服務平臺)提供的一些數據:
2024年,全國零售藥店關店數量約3.9萬家,閉店率達到5.7%,平均每天有107家藥店倒閉。
2019-2024年,全國零售藥店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率分別為5.6%、3.6%、2.1%、10.4%、-0.7%、-2.2%。

2019年,醫藥零售市場規模達到4657億元,全國門店數53萬家,店均營業額88萬/年;若按照5000億元估算2024年的零售市場規模,全國門店數近70萬家店,店均營業額將降至71萬/年,較2019年店單產下降了近20%。
顯而易見,全國藥店零售市場正在回縮。這也是行業日趨飽和,特別是線上醫療、互聯網購藥快速普及,進一步加劇行業競爭、推動洗牌出清的結果。
據摩熵醫藥數據庫顯示,網上藥店銷售額從2020年的378.58億元增加至2023年的543.02億元;2024年上半年銷售額已超過270億元,同比增長7.17%,全年銷售額有望突破600億元。
隨著客源持續被線下同行、線上平臺分流,藥店逐漸陷入經營困境。
第一醫藥在財報中也表示:“公司業務以藥品經營為主,在品牌的市場認知度相對固化,而消費需求及渠道愈發細分和多元化的現代商業環境中,除了要面對客戶消費行為和需求的不斷變化,還要面對開店間距限制取消帶來的本地區行業內部愈發激烈的競爭,雙通道資質競爭以及基層醫療機構用藥水平提升、互聯網企業介入藥品經營帶來的額外壓力。”
這樣的背景下,業內部分企業選擇撤出市場,部分企業仍然在努力穿越周期,并暗自較量。
第一醫藥顯然更偏向后者。不過,雖然公司是上海地區醫藥流通企業中的老字號,具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但相比全國性大型醫藥流通企業,公司的綜合競爭力仍有待提升。
據悉,在米內網2023-2024年度中國連鎖藥店綜合實力百強榜中,第一醫藥排名第53位;西普會2024藥品零售綜合競爭力百強榜中,公司排名第63位。
區域性發展疊加市場競爭激烈,公司獲量較為有限,但同時前瞻性的投入(如門店建設等,截至報告期末,公司零售門店數量達到206家,凈增門店35家)較為必要,就容易出現“成本增長高于收入增長”的情況,進而可能對整體業績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不過,投資信心也往往來自于一些好的跡象。
02
業務加速進階,醫藥零售轉型樣本成了?
通過財報披露的信息,可以發現第一醫藥已經走出幾條進階路。
一是門店多樣化。據財報,報告期內,第一醫藥除了持續打磨傳統社區型藥店、院邊專業藥房等,還在積極孵化創新店型。
比如:消費人群定位于“年輕媽媽”的健康小站,降低了藥品陳列占比,相應提升了營養保健、參茸滋補品、美妝日化等精致健康類消費品占比,以滿足全家消費需求;集各類業態為一體的健康小鎮,可一站式滿足藥品及非藥大健康產品采購、家用醫療器械體驗、慢病管理咨詢、DTP及雙通道專業用藥指導、中醫推拿診療等健康需求;同時公司開設了中醫館,其中泰一楠東中醫門診部在2024年正式取得醫保資質,進一步提高了中醫館核心競爭力。

二是渠道全面化。第一醫藥在財報中提到,公司正積極搭建專業運營團隊,相繼與京東、天貓、餓了么、美團、拼多多、抖音、平安好醫生等知名平臺對接合作,在i百聯、抖音平臺上構建第一醫藥“跨境購”專屬頻道,推動B2C、O2O等新業務發展,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線上購藥需求。
三是后臺數字化。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上線會員慢病管理服務系統,實現行業標簽病種、消費行為、價值等級自動生成,全渠道精細化運營核心會員,積極推進慢病服務,提升用戶復購率。
經統計,公司會員小程序在2024年單月最高建檔超9000人次,全年累計建檔超43000人次。
另外,報告期內,公司啟動現代化智能物流中心建設項目,新增AGV獨立智能化分揀、料箱搬運機器人、視覺復核AI識別系統等多項功能,項目完成后將有效降低物流費率、大大提升配送精度和效率,相關項目預計于2025年度內建設完成。
綜合來看,這些升級動作均是從消費市場需求出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對“藥店+”“互聯網醫療”“數智化升級”等新興產業態勢的深度洞察,為業務的精細化、高質量運營夯實了基礎。當前第一醫藥營收保持增長,或也是得益于此。
當然,往大了說,于整個醫藥零售行業,目前第一醫藥的探路也有意義,即可以基于自身的市場影響力以及實際的經營成果,提供一個醫藥零售轉型樣本。至于激勵作用有多大,就看公司日后的業績表現了。
03
結語
在醫藥流通領域,依靠區位優勢以及房產資源,第一醫藥可以稱得上是“隱形土豪”。這一特質或許在2025年公司的財報中還會有體現。
今年2月,第一醫藥公告稱,公司位于上海市黃浦區四川中路553-555號、545號、639號三處房屋被納入征收范圍。目前已就征收補償事宜基本達成一致,擬與相關單位簽訂補償協議,可獲得征收補償款合計為56,089,816.67元,支付日期為協議生效后,公司搬離原址90日內。
預計此次征收能對公司的業績面起到改善作用。不過,征收消息對投資預期的影響應該并不大,主要在于投資市場往往“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僅看經營數據的增長,也看增長背后企業有多少真材實料,企業自身的業務經營能力才是關鍵。
這一方面,第一醫藥還在沉淀。
原文標題 : 第一醫藥扣非凈利潤僅687.40萬元:上海“隱形土豪”要再沉淀沉淀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5 創新藥泡沫破了?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