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熙和巨子這場女首富之間的“臉面”之爭,結果由“里子”決定

重組膠原蛋白的“秘密”。
手工勞動/獸妹手工編輯 /掘叔出品/獨角獸觀察
2025年上半年,沉寂多時的商業江湖重新熱鬧起來,“商戰”這一久違的戲碼也在多個賽道上演。
互聯網領域,京東與美團在外賣市場短兵相接,補貼大戰硝煙再起。美妝行業,華熙生物與巨子生物兩巨頭的“成分之戰”也是打得如火如荼。
這場圍繞重組膠原蛋白的技術標準之爭,橫跨一個多月,表面上是對市場份額的爭奪,是對女性“臉面”的爭奪,實則是技術路線、行業標準與商業倫理的深層博弈。雖然關注度不如外賣那么高,但在中國美妝史上必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最后,以巨子生物承認現有檢測方法有局限性,有待改進暫時畫上句號,但這場堪稱史詩級的商戰對行業帶來的沖擊和思考還沒結束。
從研發缺位到炒概念狂歡,從標準真空到檢測“羅生門”……這場“臉面之爭”背后,是誰在透支行業的未來?又將對行業未來競爭帶來哪些變化?
01巨頭的“臉面”之戰
早在2023年初,業內就有消息稱,快手正著手正式入局信貸領域,到了2023年末,快手進一步落實金融野心,陸續招兵買馬,其中涉及風控合規、供應鏈金融等方向的崗位。很多媒體在復盤這場“臉面”之戰時,會把5月24日,美妝博主“大嘴博士”郝宇發布檢測報告,質疑巨子生物旗下可復美膠原蛋白產品相關氨基酸總含量僅為0.0177%(遠低于國標0.1%),作為這輪商戰的導火索。
但其實更早前還有過一輪交鋒。
針對多家券商發布研報稱“玻尿酸過時”,力挺巨子生物的“重組膠原蛋白”,5月17日晚,玻尿酸巨頭華熙生物在官微發文《概念總在重演,科技永遠向前》,炮轟券商發研報為巨子生物站臺。此后,部分券商刪除了上述研報。
郝宇公布的第三方檢測報告將輿論焦點引向巨子生物引以為傲的核心產品可復美,行業內一片嘩然。
當晚,可復美在官微發布 《告消費者書》,稱網傳言論不實,依據相關行業標準對產品進行檢測,多批次結果顯示膠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1%,雙方圍繞“重組膠原蛋白”的爭論正式拉開帷幕。
爭論的主要“火力”都集中在檢測方法上。“大嘴博士”采用高精度HPLC高效液相色譜氨基酸定量法,巨子生物則使用“雙縮脲法”,雙方均指責對方檢測方法不科學。
6月1日,華熙生物正式下場,公開聲援“大嘴博士”,巨子生物則稱收到“大嘴博士”方檢測機構的道歉聲明,并表示將追究造謠者法律責任。此后,各方在輿論場上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由于重組膠原蛋白檢測尚無國家標準,僅有行業標準可供參考,且不同檢測方法適用場景不同,缺乏權威統一評判標準,使得這場爭論很快陷入了各說各話的“羅生門”。作為吃瓜群眾的消費者,對這些專業術語更是聽著云里霧里,陷入困惑。
直到6月23日晚,巨子生物在微信公眾號發表聲明稱現有檢測方法存在局限性,明確表示將聯合科研機構優化檢測標準、公開技術參數等,宣告了這場長達一個多月的成分之戰暫時告一段落。
華熙生物掌舵人、“玻尿酸女王”趙燕贏下了這輪公關輿論戰。
這個結果也非常直觀反映在資本市場上。
巨子生物股價自5月20日創下高點后持續走低,5月20日至6月23日累計跌幅達 37.12%,市值蒸發332億港元。華熙生物股價同期上漲約1.9%,雖較歷史高點仍大幅下跌,但在這場紛爭中穩住了陣腳。
02行業短板凸顯
這場商戰暴露了生物科技行業長期以來存在的輕研發,重概念營銷的短板。
在聚光燈下,巨子生物承認現有檢測方法和標簽標識存在局限性,這一表態暴露了企業在研發上的不足,更準確說是研發的投入跟不上“重組膠原蛋白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消費者對產品質量要求的日益增長”。
財報顯示,2024年,巨子生物全年營收為55.39億元,研發費用為1.07億元,占營收的比例僅為1.9%,較2023年的2.1%還略有下降。相比之下,同行業的華熙生物和錦波生物,2024年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8.68%和10.89%。
巨子生物表示將聯合科研機構加速推進化妝品中重組膠原蛋白檢測方法的優化與驗證。
試想一下,如果巨子生物能早在研發上加強這塊投入,也不至于這次在面對輿論質疑時,無法提供科學、權威的檢測方法和清晰準確的標簽標識,難以回應消費者和市場的質疑。
這種信任危機一旦產生,對企業的品牌形象傷害極大。
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相信巨子生物能夠吸取這次教訓,補齊短板,提高研發費率。
從生物科技行業來看,研發不足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許多企業更注重短期的市場收益,忽視對核心技術的研發和創新。由于缺乏統一的檢測標準,企業各自采用不同的檢測方法,導致市場上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難以辨別產品優劣,這些弊端不僅影響了消費者的信任,也嚴重阻礙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輕研發還有一個孿生兄弟,叫炒概念。
作為一項前沿科技,生物科學具有非常高的門檻,對普通消費者來說,這個行業“許多字都認識,但湊在一起就不明覺厲了”,這也為一些機構炒概念提供了土壤。
這里最有代表性的是干細胞概念,早些年在醫美領域被廣泛炒作,聲稱干細胞療法可以實現皮膚再生、抗衰等多種神奇效果,一些機構和企業紛紛推出所謂的干細胞美容項目和產品,也確實吸引了不少消費者。
但即使到目前,干細胞在醫美領域的應用仍處于研究和探索階段,大多數所謂的干細胞美容項目缺乏充分的科學依據和臨床驗證。
瘋狂的炒作倒逼監管出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2021年發布《關于加強干細胞廣告監管的工作提示》明確指出,所有關于干細胞在抗衰、美容等方面的功效宣稱均屬于虛假違法廣告。隨著相關項目和產品被叫停或整改,干細胞概念在醫美領域的炒作逐漸冷卻。
近年來,“重組膠原蛋白”也被過度包裝成各種“抗衰神器”,部分企業通過夸大功效搶占市場。藥監局多次通報查處膠原蛋白產品“虛假宣傳”案例。
近日,《中國消費者報》在《重組膠原蛋白市場亂象調查》的報道中披露,在火熱的市場背后存在著產品功效夸大宣傳、概念定義模糊、檢測標準缺失等諸多問題,讓消費者在選購時陷入困惑。
這次的商戰結果再次證明,依賴概念營銷的短視策略,這個模式難以持續,還容易被反噬。
03回歸科學理性的競爭
這場“重組膠原蛋白”之爭,雖然給行業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和混亂,但也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反思和改進的契機。
站在這個角度,我們需要給敢于說真話,道破“皇帝的新衣”的“吹哨人”掌聲。
對于敢于揭露市場概念炒作,自爆行業弊端,反擊資本炒作,踩一捧一等行為,我們應看到其背后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正義性。
而相關企業因為后續輿論爆出的產品問題導致的股價下跌,亦印證了行業需回歸到“技術為本”“科研為本”的理性判斷。
持續打磨技術積累與質控體系永遠是企業發展的硬道理。任何一家獨角獸企業能夠在市場立足并引領行業發展,正是因為它們堅持長期主義,注重技術積累和質控體系的建設。
華熙生物這次能夠贏下“面子”之戰,決定勝敗的還是在“里子”。
華熙生物從透明質酸原料起家,20余年技術積累,產業布局也從B端的醫藥、醫美,逐步擴展至C端的消費品,可以說華熙的基本盤是穩的。
這輪大戰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行業中存在的標準缺失、概念炒作、不正當競爭等問題,也讓我們認識到,企業只有堅持長期主義,以技術為本,加強研發投入和供應鏈管理,回歸科學理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華熙與巨子的商戰,本質是生物制造行業從“野蠻生長”向“科學治理”轉型的陣痛。當概念炒作的泡沫被戳破,企業唯有以技術為錨、以標準為尺、以消費者為鏡,方能在千億級賽道中占住C位。
放到更宏觀的層面,當前處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與國之間競爭加劇,而生物科技儼然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關鍵領域,我們要想在全球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就要從卷營銷、卷概念、卷價格到卷研發、卷科技、卷創新上來。
這里,我們需要華熙生物,也需要巨子生物,需要更多優秀企業加入進來,提升我們生物科技領域的供應鏈韌性,通過科技創新去掌握核心技術。
未來,行業競爭終歸要回到科學理性上來,只有破除概念炒作,順應消費者認知升級,聚焦技術創新,行業才會進入健康生態發展的新高度。(完)
原文標題 : 華熙和巨子這場女首富之間的“臉面”之爭,結果由“里子”決定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5 創新藥泡沫破了?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