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爭相入局自動駕駛,誰的無人車能先上五環?

百度野心最大,騰訊緊隨其后,阿里低調搞研發,究竟誰能笑到最后?
隨著之前阿里巴巴獲得杭州市首張自動駕駛牌照, 百度、阿里、騰訊三大互聯網巨頭在自動駕駛這個賽道上再次站到了同一個賽道上。
但隱藏在這看似各自平穩發展表象下的暗潮已經開始涌動,誰都知道最先把無人車開上五環的是最大贏家,那么,就目前研發的情況來看,究竟誰能笑到最后?
接下來小編就來帶領大家分析預測一波在無人駕駛領域,究竟誰能最先落地!
阿里或想彎道超車
自動駕駛應該算是近幾年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不僅傳統汽車企業競相研發,各個互聯網大佬也不甘示弱,紛紛成立各自的實驗室,招募研發團隊,試圖主導無人車市場,制定行業標準。
阿里在這方面算是剛“入行”的“新人”。
今年4月,阿里對外確認其團隊正在研發L4及以上自動駕駛技術,并具備了在開放路段測試的能力,已有車輛進行了常態化路測,而且還有幾十輛正在開發研究中,主導這項研發的正是其AI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王剛教授。

阿里AI labs發布的人工智能消費級產品“天貓精靈X1”,就運用了王剛的多項研究成果。其于2017年3月加入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負責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理解的研發工作。

除了自我研發外,阿里在人工智能領域也向來出手闊綽。
其在過去幾年內,投資了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等多家獨角獸企業,大有把獨角獸企業“一網打盡”之勢,把這些科技企業收入囊中可謂是其在無人駕駛領域一大助力,同時也阻斷了對手獲取資源的渠道。

低調干大事一直是阿里的處事風格。
今年1月,在全球權威的機器視覺算法測評平臺KITTI中,阿里人工智能研究機構iDST奪得行人檢測單項冠軍。于此同時,在知名的行人再識別數據集Market1501中,阿里也取得重大突破,首位命中率提升至96.17%,位居世界第一。
最早吃螃蟹的百度
與阿里相反,百度是高調的代名詞。
百度是國內最早提出無人車計劃的公司,早在2014年 7 月,百度就已首次證實已啟動“百度無人駕駛汽車”研發計劃,可以說是國內研究無人駕駛第一梯隊的科技公司,隨著第100輛L4級“阿波龍”自動駕駛巴士在福建生產廠下線,百度宣布自動駕駛巴士進入量產。
從2017年起,廈門金龍客車與百度正式達成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名為“阿波龍”的無人駕駛電動巴士,該車搭載百度Apollo開放平臺,是全國首款商用級無人駕駛微循環電動巴士。
這批 14 座的新車會被投放到北京、深圳、武漢等中國城市,在機場、工業園區、公園等行駛范圍相對固定的場所開始商業化運營。這應該是算是百度階段性的勝利。
這樣算已經落地了么?并不算。
業內對百度宣稱的L4有很大爭議,L4的標準是什么?其實它和L5都可以稱為完全自動駕駛技術,到了這個級別,汽車已經可以在完全不需要駕駛員介入的情況下來進行所有的駕駛操作,和L5有所區別的是,L4只適用于部分場景下,通常是指在城市中或是高速公路上。而L5級別則要求自動駕駛汽車在任何場景下都可以做到完全駕駛車輛行駛。
百度“阿波龍”目前只能在特定的封閉的區域運行,其能否高效、安全的行駛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不過,日前,百度與SB Drive(日本軟銀集團旗下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公司)、金龍客車(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三方將合力開發日本版“阿波龍”,并計劃2019年初期從中國進口包含測試用車在內的10臺“阿波龍”。
當然,百度也借由Apollo開發平臺,聚攏了一大批傳統車企、自動駕駛創業公司到自己身邊,以平臺之力,在自動駕駛領域發揮更大的勢能。

沿著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百度會一直待在第一梯隊里嗎?它會是最后的贏家嗎?很難說!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7日立即參評>> 【評選】維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行業年度評選
-
11月20日立即報名>> 【免費下載】RISC-V芯片發展現狀與測試挑戰-白皮書
-
即日-11.25立即下載>>> 費斯托白皮書《柔性:汽車生產未來的關鍵》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11月28日立即下載>> 【白皮書】精準洞察 無線掌控——283FC智能自檢萬用表
-
12月18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5(第十屆)物聯網產業大會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