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醫生,靠什么說服老年人?

靠B端業務為生的平安健康,截止2023年連虧9年。
報告期內,平安健康全年營收達到46.7億元,毛利率上升至32.3%,凈虧損同比大幅收窄47.6%至3.34億元。
這已是平安健康連續虧損的第9年,期間累計虧損已超70億元。
拋開虧損,整個2023年在B端還是較為理想的。財報顯示,2023年平安健康B端戰略業務的付費用戶同比增長75%至510萬人,B端累計服務企業客戶達同比增加54.2%至1508家。
對比同期,B端戰略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1.2%至10.79億元。
但目前的B端和F端,似乎都不是平安健康發展的重點。在中國平安2023年報中,集團對戰略做出了微調,由此前的“綜合金融+醫療健康”變更為“綜合金融+醫療養老”。
調整后,集團的發展戰略明顯是“醫療養老”,那么作為戰略重要執行者的平安健康,能否借助“養老服務”扭轉長達9年的業績虧損?

一、千億市值成為過去?
作為市值曾達千億港元的健康醫療科技龍頭,平安健康目前市值僅余116億港元。

在將近10年以來,不僅僅市值,平安健康的發展戰略也出現過變化。
最開始平安健康選擇的是典型的互聯網醫療之路,主要向C端用戶提供免費或低價的線上問診服務,進而導向藥品及保健品銷售的電商業務。
不過,前期即便注重C端,但平安健康相對于盈利其更注重業務上的增長。
而這帶來的后果就是,在2018年正式上市后,平安健康仍然未能找到真正的盈利模式,虧損高達9億多人民幣,無法實現大幅度的虧損收窄。
于是到了2020年,開始推動管理式醫療戰略2.0的深化落地,開始聚焦B端企業用戶,將平安健康的“互聯網平臺模式”向“集團賦能”模式轉變,并將四大經營板塊整合至醫療服務和健康服務兩大板塊。
受益集團賦能,2020年平安健康獲得了同比35.55%的營收增長,但進入2021年,受到業務調整的影響,虧損大幅收窄的同時,總營收也出現下降。
財報顯示,平安健康2022年年內虧損為6.11億,較上年同期的凈虧15.4億收窄60.3%;經調整虧損為8.48億,較上年同期的經調整虧損14.17億元收窄40.1%。
緊接著2023年虧損收窄至3.23億元,為2018年上市以來最低虧損水平。
在虧損收窄的同時,營收也在逐步下降。2021年-2023年,平安健康營收分別為73.34億元、61.60億元、46.74億元。
相對于2022年,2023年營收下滑更為明顯。

圖片來源:百度股市通
3年前平安健康的市值超過1200億港元,而截至4月15日,市值僅為115.24億港元。也就是說,3年時間,平安健康市值蒸發超過1000億港元。
雖然調整業務,將部分毛利率低,且沒有跑出規模的低戰略協同性業務,主動縮減規模,集中資源投向高協同的業務領域,是為了降低企業虧損,但在這一時期中,也有人員優化的功勞所在。
從公司歷年年報來看,2021年-2023年上半年,其員工總數分別為:4561、3425、2556以及1980人。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平安健康共計有1980名員工。相較于2020年底,平安健康員工數量已縮減超一半。
公司預測,將在2024年至2025年期間實現整體上的業務盈利。
根據2023年的虧損數據,為了兩年達成業務盈利或許存在著一定的希望,但也需要關注平安健康在“養老服務”上,是否能夠獲得穩定的收益。

二、居家養老,平安健康新增長點?
發力居家養老賽道,似乎已經成為平安健康最為堅定的選擇。
雖然平安健康自2021年,就已經隨著平安集團發力養老產業而切入養老服務,但平安健康對發展養老服務擁有強烈意圖,是在2023年業績發布會上。
在2023年業績發布會上,李斗頻繁提到“養老”一詞,并在2023年報中首次披露有關居家養老服務情況,且利用大量篇幅對集團相關產業鏈布局進行介紹。
平安健康對“居家養老”賽道的選擇,也不無道理。
根據《養老服務報告》顯示,仍有近八成受訪者在未來更傾向于選擇熟悉且舒適的環境,在“家門口”實現居家及社區養老;同時,有兩成受訪者表示未來愿意接受機構養老,選擇更專業的康養服務。
畢竟,相對固定的養老場所,在需要告別鄰里要重新建立社交圈這件極其痛苦的事情上,居家養老更能讓當代老年人接受。
過去一年,在養老服務領域平安健康的確也獲得了一定的成績。
截至2023年底,平安居家養老服務已覆蓋全國50余個城市,累計近10萬人獲得居家養老服務資格。
根據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9月末,使用平安集團醫療養老生態圈服務的集團個人客戶,客均合同數、客均AUM分別為其他個人客戶的1.6倍、3.4倍。
雖然居家養老存在市場,但這一市場的發展,也是十分緩慢的。
自21世紀初邁向老齡化,至2013年的養老服務業發展元年,再到如今“養老”已成為高頻詞。歷經多年,中國商業養老市場整體仍處在發展初期,尚處于不斷試水和探索階段。
另外,養老服務發展數據也同樣證明也這一點。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養老服務業市場規模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不到8%,相比發達國家20%至30%的水平,滲透率還處于較低水平。
背后最直接的聯系,或許是在于養老成本問題上。

圖片來源:智研咨詢
對于大多數的家庭來說,當下的養老成本其實高于老年人所承受的范圍。加之當代老年人勤儉節約的觀念仍然存在,很難做到將畢生所剩下的所有積蓄都投入到養老服務中。
相對于此,他們更偏向于依賴兒女養老,例如凡事第一時間聯系兒女解決。
另外,目前從財報信息上看,平安健康在養老服務領域的投入,似乎也獲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已經累計近10萬人獲得平安管家服務資格,管家服務滿意度服95%。”
但如果對比黑貓投訴結果看,服務體驗結果并不一致。
在黑貓投訴平臺 上,關于“平安好醫生”的投訴量已經累計達到2834條。其中投訴內容包括體驗卡權益問題、誤診使病情加重、藥品無法退款、收費不給予服務、強迫購買不予發貨、分配醫生不專業等等。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截圖
在眾多投訴中,最為關鍵的是,有消費者投訴稱“平安好醫生收費,但是醫生沒有接單,平臺也不給予退款,一直提示審核中”。
這是否是由于平臺存在醫生人手不夠的問題,我們不得而知,但平安好醫生互聯網問診的服務需求,明顯有待提高。
三、生于“憂患”,始于“憂患”
平安健康對于C端,主要是以家庭醫生和養老管家兩大核心工具,強化會員分級分類主動管理,隨著用戶習慣的養成,將推出F2C和B2C的增長,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或許自來問診平臺的客戶源,對于平安健康來說遠遠沒有F端和B端轉換而來的更有價值。
畢竟,F端和B端業務一方面可以為公司提供高品質的,盈利模式清晰的商業路徑,另一方面為C端的有效經營篩選客戶,避免了高成本泛流量的獲客模式。
更何況,2023年的銷售費用支出帶來的營收壓力仍然存在。
根據平安健康2023年利潤表數據可知,2023年毛利尚有15.09億,但是經營開支總額高達23.17億。
在23.2億的經營開支中,銷售費用8.36億,行政開支14.81億,開支較大。相對于2022年,2023年的經營開支雖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是致使2023年虧損的原因之一。
所以通常情況下,平安健康還需要通過F端和B端用戶的轉化,來降低一定的銷售成本,這一步其實很關鍵。

圖片來源:百度股市通
在后期,平安健康一旦認定了居家養老這一藍海,介于居家養老的老人需要醫療、健康、家政、介護等服務,未來對養老護理人才的需求很大,就避免不了后期對該領域的高投入。
雖然目前平安健康已經推進AI技術,企圖通過減輕醫生負擔提升效率,但目前還處于發展過程中。
此外,根據平安健康推出的“平安家醫.長者守護版”服務,所需家醫人員數量還有待提升。
該服務通過1名孝心管家、1名平安家醫和3重健康守護,為用戶提供“專業診、主動護、安心居”的全方位服務。重點是,這一服務主要是為了聚焦年長用戶的就醫需求。
根據平安健康所建立的醫生團隊,包括約5萬名內外部醫生,以及超2500位名醫專家。
那么,為了確保用戶能夠享受到優質、專業的醫療服務,這些醫生團隊數量真的足夠了嗎?
在2024年大年初一至初八期間,平安家醫的服務人次日均超8.6萬次,累計服務超65萬人次。其中,快速問診服務的30秒接診率達92.9%,累計獲得超8萬次用戶真實評價,好評率高達99.2%。
整體看,根據春節期間的問診數據,線上達到理想狀態或許不是問題,但要達到線下同一時段同一數量的陪診人次,目前僅5萬名內外部醫生恐怕還存在一定的難度。
但如果后期繼續“平安家醫.長者守護版”這一服務,家醫人員還需要進一步招納。基于2024-2025年期間的“扭虧”目標,人員成本支出也需要納入考慮范圍。
參考:
貧民窟的大富翁:發力“居家養老”,平安健康管理式醫療戰略獲得突破性進展
EarlETF:居家養老:在老需求中開拓新藍海
智銀醫藥:哪種養老模式最適合中國?——居家養老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智研咨詢:2016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現狀分析及行業發展趨勢
原文標題 : 平安好醫生,靠什么說服老年人?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8 創新藥泡沫破了?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