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PD-1激動劑的熱潮
PD-(L)1這座寶礦還有更多等待挖掘…
當PD-1抑制劑還在腫瘤領域續寫“藥王”傳奇時,PD-1激動劑已悄然展現出改寫自身免疫病治療格局的潛力,有望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潰瘍性結腸炎等自免疾病中開辟新路徑。
2025年,我們已見證PD-1激動劑的諸多進展:2月12日,AnaptysBio宣布其PD-1激動劑抗體Rosnilimab,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2b期臨床試驗中達到主要終點及關鍵次要終點,且6個月CDAILDA響應率創下有史以來最高紀錄;
國內方面,金賽藥業的PD-1激動劑GenSci120也相繼獲批開展成人系統性紅斑狼瘡、成人原發性干燥綜合征的臨床試驗。
目前全球范圍內已有十幾款在研PD-1激動劑類產品,盡管多數尚處于臨床前階段,但后續必然會涌現更多新進展,且入局企業或繼續增多——9月25日,恒瑞醫藥關于PD-1激動劑抗體的專利已公開。
2026年,在AnaptysBio等領跑者的催化下,PD-1激動劑的研發可能進入新高度。
那么,從腫瘤跨界至自免領域并逐步取得突破的背景下,PD-1能否迎來下一個百億美元級市場?
/ 01 /從“剎車”到“油門”
PD-1激動劑的演進,本質上是一場基于免疫機制的“反向思維”。
在腫瘤治療中,PD-1抑制劑通過阻斷PD-(L)1通路,解除腫瘤細胞對T細胞的免疫抑制作用,相當于給免疫系統踩下“油門”,讓T細胞全力殺傷癌細胞。
而在自免疾病中,病理核心是T細胞過度活化,攻擊自身組織,此時PD-1激動劑的作用則完全相反。通過激活PD-(L)1通路,增強“免疫剎車”效應,抑制T細胞的過度反應,從而緩解炎癥損傷。

這一“雙向調節”的邏輯,源于PD-(L)1通路在免疫系統中的核心調控地位:它既是腫瘤免疫逃逸的關鍵節點,也是維持免疫穩態的平衡點。
因此,當T細胞表面被激動劑激活后,會抑制T細胞的增殖與效應功能,減少促炎細胞因子分泌,從根源上減少過度活化的T細胞對自身組織的攻擊。
更關鍵的是,PD-1激動劑的作用機制具有明確的靶向性和精準性。
在RA患者炎癥組織中,PD-1陽性T細胞比例可高達75%以上,正式基于這一顯著的靶點富集特性,多家公司將RA作為首發適應癥推進,而潰瘍性結腸炎(UC)也因同樣機制成為了同步布局的適應癥。
從更廣泛的應用前景上看,PD-1激動劑在其他T細胞介導的自免疾病中也具有巨大潛力:涵蓋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多發性硬化癥、1型糖尿病等多種基于T細胞驅動炎癥的自免疾病。
其實,用PD-1激動劑治療自免疾病的思路并非近年才出現。早在2003年,荷蘭制藥公司Organnon就啟動了PD-1抗體的研發計劃,目標是開發PD-1激動劑用于RA等自免疾病。
但受限于當時的篩選技術與機制認知不足,研發團隊未能得到理想的激動劑,反而意外獲得了一款PD-1抑制劑,這款藥物后來成為全球首個上市的PD-1抑制劑O藥的前身。
如今,隨著免疫機制研究的深入、創新藥篩選技術以及AI輔助抗體研發的升級,PD-1激動劑的研發終于突破技術瓶頸,從理論走向臨床驗證。
PD-1激動劑在自免領域的市場潛力,不僅源于其獨特的機制優勢,更得益于自免市場的“龐大需求與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
2024年全球自免藥物市場規模已在1500億美元左右,僅次于腫瘤藥物,其中RA、UC、SLE等核心適應癥的市場規模均超過百億美元。
在腫瘤免疫治療競爭白熱化的當下,自免疾病領域無疑是PD-1激動劑的新藍海。
/ 02 /曙光或已不遠
當然,PD-1激動劑的前進并非坦途。
作為最早布局PD-1激動劑自免領域的企業之一,禮來的Peresolimab曾被寄予厚望。
在2023年公布的Peresolimab治療RA的2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治療12周后,盡管DAS28-CRP評分較安慰劑組明顯下降。但在臨床研究中,其ACR50(較基線緩解50%人群比例)和ACR70響應方面并無顯著優勢。最終禮來選擇將其從研發管線中剔除。
這一失敗案例,讓行業意識到PD-1激動劑研發的復雜性。
不過,PD-1激動劑的熱情,并未因禮來的失敗而遇阻。
與禮來失敗形成對比的是,ANAB同期研發的Rosnilimab憑借獨特的分子設計與臨床數據,成為目前全球PD-1激動劑自免領域的領跑者。
Rosnilimab藥物的核心優勢在于靶向性更強、耗竭致病性T細胞效應能力更優。它能夠特異性結合PD-1的膜近端表位,相比其他PD-1激動劑(如禮來Peresolimab、強生JNJ-67484703),可在外周血中消耗超過90%的致病性T細胞,而后者僅能消耗約60%。

這一優勢直接轉化為臨床療效:在RA適應癥的2期臨床試驗中,Rosnilimab不僅納入了400名以上的大樣本患者,還在14周、28周的關鍵時間點展現出優異的緩解效果。
在CDAILDA(臨床疾病活動指數低疾病活動度)、ACR50、ACR70等核心指標上,其100mgQ4W、400mgQ4W、600mgQ2W三個劑量組的表現,均不遜色于已上市的JAK1抑制劑Rinvoq與CTLA-4融合蛋白Orencia。
目前,Rosnilimab已啟動UC適應癥的臨床探索,并計劃于2026年Q1讀出2期頂線數據,若進展順利,將成為首個覆蓋RA與UC兩大核心自免適應癥的PD-1激動劑。

如果進展順利,PD-1激動劑的研發可能會在2026年迎來新一輪熱潮。
/ 03 /常用常新常創新
國內藥企不會缺席這場競賽。
盡管國內企業在PD-1激動劑自免領域的布局晚于國外,但憑借在PD-(L)1領域積累的技術經驗,已呈現出“加速追趕”的態勢。
正如上文提到的金賽藥業,目前已啟動PD-1激動劑(注射用GenSci120)在RA、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兩個適應癥的1期臨床試驗,同時還計劃在美國開展RA適應癥的臨床研究。
從國藥監督局最新披露的信息上看,GenSci120的臨床進度比計劃提前了8個月。
恒瑞醫藥也申請PD-1激動劑藥物專利。根據公開專利信息,恒瑞醫藥的PD-1激動劑在專利中顯示出較強的體外活性,部分數據優于Peresolimab,當然仍需臨床驗證。
除金賽與恒瑞外,國內還有多家企業通過專利申請、合作研發等方式布局PD-1激動劑自免領域。
總的來說,未來誰能脫穎而出還有待驗證。畢竟,如何精準控制免疫調控的程度,在保證療效的同時規避安全風險,仍是當前PD-1激動劑突破自免治療競爭壁壘的核心挑戰。
但不管怎么說,從PD-1抑制劑到激動劑,這種同一靶點、多重應用的演變,仍是老靶點創新的經典范本。
創新未必意味著尋找新興待臨床驗證的靶點,讓熟悉的靶點在新的疾病適應癥下煥發第二次生命同樣是創新。期待PD-1激動劑在這場變革中,能否復制PD-1抑制劑的輝煌。
原文標題 : 迎接PD-1激動劑的熱潮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點擊報名>> 【免費參會】2025韓國智能制造及機械設備企業貿易洽談會
-
即日-12.12點擊報名>>> 【免費試用】宏集運輸沖擊記錄儀
-
即日-12.31立即下載>> 【限時下載】《2025激光行業應用創新發展藍皮書》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高價值貨物的‘數字保鏢’:沖擊記錄儀重塑貨運安全與效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與超低功耗CGM系統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會議】CAE優化設計:醫療器械設計的應用案例與方案解析
-
8 創新藥泡沫破了?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