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罵了24年的4S店,今年變心了
美國社交媒體上,最能打的人向來是埃隆馬斯克,一是敢說,二是能噴,三是有錢直接把社交平臺買了。
中國社交媒體上,汽車圈最能打的肯定是余承東,曾經被譽為“微X之王”的李想,明確表達不敢跟華為吵架,吵不過。再順著李想說,丟了汽車圈老板網絡戰斗力最強的身份之后,他也被開玩笑,可能要丟掉“創業教父”那個頭銜。

新創業教父,大概率是雷軍。雖然雷、李二人,都是互聯網上的狠人,都被譽為創業教父,但當他們來到造車這個相同賽道之后,李想是自己官宣開課,但雷軍發力進行了幾波操作,就開始被業界主動分析。
從2023年12月底的小米SU7發布亮相,到2024年1月第二周,雷軍每天至少在社交平臺上要發5條關于小米SU7的消息。業界分析的話題是,新車發布之后很久才上市和交付,雷軍是怎么長期保持熱度的。
答案,100多頁PPT里,能講的東西,按天發布。再加上網上的供應商辟謠、價格的三輪辟謠,熱度持續拉滿。不過,線上是線上,線下又是另一回事,尤其是到了手持真金白銀,選擇怎么花錢的時刻。
被罵了24年的傳統4S店,處在變心進行時
所謂的花錢,不是關于買車的小錢,是投資開店賣車的錢。2023年全面開放之后,汽車圈雖然卷,但卻是為數不多民間投資涌入的領域之一。多數行業的局面相對固化,且消費趨勢變化多變,而汽車又是從燃油替換到新能源,又是從傳統替換到智能,還是全球資本在GPT出現之前的風口。

2023年,那些持續虧損但卻能輸血生存的新勢力們,中國汽車產銷第一次創下3000萬輛的記錄,比亞迪單年銷量超過300萬,這一切都是汽車行業持續被投資青睞的例證。
4S店自然也是投資熱土,雖然前幾年直營模式特別火,雖然自1999年3月至今時間已經過去了24年,雖然消費者對4S點有很多埋怨,比如起了四兒子店的惡號。但,哪怕是上千萬元的單店投資成本,只要是賭對了品牌,就能快速穩穩的賺一筆。比如2020-2022年時的比亞迪,比如眼前,比亞迪對旗下每家店平均要發1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提車紅包激勵。
當然,好的品牌就那么多,想擠進去并不容易。于是,華為、小米、魅族,這些新入場切具備殺傷力的品牌,開始成為各地投資人的新目標。
但,就在小米汽車開完發布會之后,之前的沖動開始下頭,在盧偉冰官宣了小米的直營1+N模式后,卻是更大量的猶豫。同樣的話題,亦擺在華為所主導的鴻蒙智行,以及目前銷量正火的AITO問界門店上。
“小米發布會開完,我們老板說再看看,發的東西比較虛,現在的太虛了,看不太懂。”山西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集團之一,一家其他品牌店長開完內部會之后,內部的共同決議都是等等看。

小米SU7發布后的第二天,首批14家銷服合作商簽訂意向書之后,這種觀望情緒變得更嚴重。恒信、建國汽車、元通汽車等,首批簽約意向書的都是全國出名的汽車銷售集團巨頭,這一簽約完成之后,至少代表業內有零售巨頭對小米汽車的新嘗試是有興趣的。
但,大集團因為家大業大,可以去做嘗試。體量相對小一些的,害怕再回到“搶客、打架”的老循環。
這個新嘗試是,小米對汽車銷售使用智能手機的模式。在少量重要城市進行直營和交付,在多數地區合作進行銷售,自己負責交付,在更下沉的四五線城市只建臨時交付中心,如果銷量崛起比較明顯,考慮建交付中心。這招,是當年和華為學來的智能手機鋪貨方式,廣撒網,盡可能擴大銷售的覆蓋面,形成銷售機會,然后再轉化成具體銷量。
盧偉冰所說的小米采用“1+N”模式,1是小米自營的交付中心,而N是各地的代理銷售和售后授權服務,這種模式在當前的汽車業內也比較好用,主因是性價比高、效率高,理想就是個中翹楚。比起一勺燴什么都做的4S店,銷售/維修/和交付,都可以選租金更便宜的地區,尤其是交付中心可以選在更偏僻更便宜且租金低廉的地段。
實際上,在小米官宣相關計劃之前,17地的相關店鋪已經開始建設。石家莊方面,已經知道銷服一體店的建設位置,同時在全國大量的小米之家,都在進行改建擴大展示面積,如上海。而除了小米之外,華為的計劃也已經公布,預計2024年,鴻蒙智行門店數量將達到800家左右,2025年沖擊1000家,其準備用1年的時間追趕上理想的門店建設800家以上的總數量。
擺在4S店和集團面前的局面很簡單,市場的淘汰過于兇猛,如果還是堅守以往的品牌,那后續面臨的局面大概率是虧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4S店退網數量2362家,2021年退網數量1400家,2022年為1757家,而在2023年上半年,4S店退網數量又創新高,半年退網1400家。
也因此,華為、小米等對于傳統4S店吸引力,不言而喻。越來越多的變心,越來越多的新嘗試,已是不爭的事實。
關于買車,一場不可逆的徹底洗牌

當然,銷售渠道的變化,不僅僅是汽車品牌爭奪相關資源,更多的后果還是消費者來承擔。
“價格戰里沒有贏家,廠家但凡松一點口,給到我們終端可以優惠的政策,那想都不用想,老板一定是要求快速執行,多賣一臺多拿一臺的返點激勵。”這是目前AITO問界門店里給到的消息,在今年十一訂單大放異彩時,單店單天大定超100臺已是基操。而到了11月時,為了進一步擴大銷量,AITO問界已經給出了1萬元的現金優惠幅度,到了12月之后,為了干掉理想搶下細分市場龍頭的位置,這款車型的優惠已經到了1.5萬元以下,肉眼可見將觸及到2萬元。
這也就顛覆了此前新勢力的特色,上市之后價格穩定,購買環節透明,免去了跟4S店砍價的環節,避免自己多花錢/少花錢的博弈和糾結。
但,現在,一切被推翻。市面中,除了Lotus路特斯等絕對頭部品牌之外,已經沒有不降價、不優惠的智能電動車。小鵬,已經對旗下的小鵬P7、小鵬G9分別進行了官降,老款車型如小鵬P7i,當前的終端優惠幅度在2萬元-3萬元之間,小鵬G9也是同理。
目前,理想的優惠相比2023年12月底,上漲了20%,蔚來的優惠幅度相比12月底上漲了最多60%,理想L7的現金補貼仍為3.6萬元,目前在官宣3月將進行2024款更新后,又增加了“庫存車”補貼3000元和贈送21寸輪轂(如果不選再優惠5000元)。整體最大優惠,在北京直接沖到4.4萬元(比12月份漲了20%左右)。理想L9的優惠從3.4萬元,上漲30%左右,為4.4萬元。
蔚來也是一樣,從去年12月底的8000元,在今年1月增長至蔚來ES7、蔚來ET7、蔚來ES8的最高1.8萬元,不過,其價格調整對老車主還相對友好,因為隨著優惠的增加,12月贈送的換電券等權益也隨之取消,整體算是此消彼長,因而對二手車殘值也沒有造成太大影響。

但,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層的變化。華為所主導的問界和理想汽車,這兩家用戶群體、價位都針尖對麥芒的車企,為了銷量數字的增長,已經進入無所不用其極的階段。一方面關于二手車,一方面則關于訂單轉讓。二手車板塊,越來越多的人在發現,理想L系列以及問界M7的二手車數量激增,且里程數多數較少。
而訂單轉讓部分,則是近期AITO問界M9遇到的問題,在二手交易平臺上,出現了大量問界M9的轉讓訂單,但其價格從初期的加價1萬元,1周左右的時間已經降到了加價1000元,甚至多數訂單開始了平價轉手。

隨著非正常市場的一系列行為陸續發生,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價格都是被打亂的。而隨著小米SU7即將發價開售,這一切只會演變成更激烈的競爭。即便是小米SU7按照市場行為不進行哪怕一點騷操作,更大的競爭壓力之下,相應的競爭對手變價也是意料之中。要知道,2024年,本就有著10余款532的新能源車型登場,吉利銀河E8、極氪007已經把相應的細分市場價格打到了新低點。
而眼前,Model 3/Model Y的降價也是同理,一方面因為12月的庫存壓力太大,另一方面因為市場的競爭過于激烈,比它價格明顯低出不少的(比如極氪007)已經明顯搶走訂單。
總之,直營模式經此一役,原本的優勢幾乎已經差不多要快打光了。而變心了的傳統4S店,將隨著小米和華為的瘋狂擴張,開始陸續接管市場主導權。
寫在最后
對消費者來說,其實這個話題還遠沒有結束,同時關于老的油車,和買了不久的新能源車。越來越多傳統品牌讓它們賺不到錢時,退網是勢在必行,甚至目前很多二三線品牌已經消失在了三線城市,如韓系。而買了不久的新能源車,保值率已經被不斷下降的新車價格接近打殘,就以目前銷量最好的AITO問界M7為例,2022年購入的車型目前最多殘值已經接近腰斬,而2023年最火時候購入的車型,也已經有了4萬元左右的殘值蒸發。隨著終端門店進一步增加,銷量的爭搶越來越大,市場客觀規律這種東西,其實根本沒人避得開。
當汽車市場處于高點時,快速增長,資本涌入,所以直營模式自然是風生水起。股市里有無數的錢,能幫助企業支撐自己的運營、虧損,但當市場下行時,則反其道而行之。繼續用當下的新勢力舉例,小鵬、零跑、小米、華為等,它們采用混合經營的模式,僅僅銷售渠道上,按一家4S店投資1000-2000萬元左右計算,結合上百家門店的總數量,其為車企緩解的資金壓力,至少在20億元級別,再加上運營、人工等,則是奔著50億元去。
就在直營模式陸續落寂,新時代4S店來臨之中,可以預見的一點是,價格透明的那個低憂慮時代,暫時是不復存在了。
作者丨黃強
原文標題 : 被罵了24年的4S店,今年變心了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Works With 開發者大會深圳站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數會工業芯片與傳感儀表展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普源精電--激光原理應用與測試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推薦專題
- 1 9月第四周新勢力銷量,零跑第一,小米第二,理想第五
- 2 誰能搶到座?十大合資品牌狂追新能源“末班車”!
- 3 9月新能源車企銷量公布:比亞迪39.3萬輛,吉利16.5萬輛、零跑6.7萬輛……
- 4 歐洲車市 | 西班牙2025年9月:銷量回暖,中國品牌殺出重圍
- 5 汽車門把手迎來強制性國標,隱藏式設計因安全風險將“退市”
- 6 悄悄融資百億,滴滴還在做著自動駕駛夢
- 7 無人配送“三國殺”:大廠、先鋒、空降兵,誰更能打?
- 8 豪擲38億歐元!印度塔塔收購依維柯
- 9 9月轎車銷量榜:微/小型新能源領跑,MG4暴增587%,合資車型可圈可點
- 10 均勝電子500億訂單筑牢安全墊,能否復制“比亞迪式”跨界逆襲?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