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價格戰到智駕戰,比亞迪讓誰慌了神?

TEAM
作者:大眾侃車 張娜
排版:芋泥麻薯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千城數智(效果營銷智能機構)出品
2024年比亞迪以一款7.98萬元起的秦PLUS榮耀版,掀起了一場持續一年“價格戰”,2025年,為了防止中國品牌再次打響激烈的“價格戰”,合資品牌開年即降價,試圖以一口價方式吸引消費者。
自2月5日廣汽豐田開展“一價到底”活動后,南北大眾、東風日產、北京現代、長安馬自達等主流合資車企均推出“一口價”政策,不少車型來到了10萬元以下,例如,鋒蘭達燃油版一口價8.98萬元、途岳新銳款一口價7.99萬元、暢銷的軒逸經典舒適版限時一口價6.98萬元、MAZDA 3昂克賽拉一口價8.99萬元。
要是放到去年,這些降價后的主流合資車企或能與比亞迪搏一搏,但今年比亞迪的“價格戰”升級了,它不止要以低價搶占市場份額,更要以智駕技術普及改變消費者心智。
與去年一場秦PLUS榮耀版上市發布會打響“價格戰”一樣,2月10日,比亞迪舉辦的一場智駕發布會開啟了汽車行業全新競爭——智駕戰,它將競爭的賽道從單純的價格比拼轉移到了技術創新高地。
在此次發布會上,比亞迪宣布了全系車型將搭載高階智駕技術,價格覆蓋7萬級到20萬級,天神之眼C首批上市21款車型,其中售價最親民的海鷗價格僅6.98萬元起。

也就是說,用戶花不到10萬元就能享受到高速自主變道、避開/繞行部分障礙物、代客泊車等功能。可以說,比亞迪的此次發布真正實現高階智駕人人可享,引領新能源汽車智能化變革的浪潮。
不過事實上,在這個智駕車型動輒要20萬元以上的時代,“全民智駕”本質上就是一種“價格戰”。只不過,這不再是簡單的成本控制和價格博弈,而是深入到汽車核心技術與用戶體驗層的較量。
傳統合資何去何從?
比亞迪全民普及智駕,這是一場關于用戶心智的改變。
在“價格戰”中,消費者可能僅僅因為價格優勢而選擇某一品牌,但這種忠誠度往往是脆弱的。而當企業在智能駕駛技術上取得突破,為用戶帶來切實的價值時,用戶對品牌的認可度和忠誠度將大幅提升。
“買比亞迪就是圖個安心,智能技術確實走在前面”、“科技平權,比亞迪定義2025,掀起第一波科技戰”、“不打無準備之仗,投入了那么多人才資金精力全力發展,智駕第一梯隊當之無愧”……網友們都十分看好此次比亞迪發布的全民智駕戰略。
具體看來,比亞迪天神之眼共包含三套技術方案:天神之眼 A - 高階智駕三激光版(DiPilot 600)、天神之眼 B - 高階智駕激光版(DiPilot 300)、天神之眼 C - 高階智駕三目版(DiPilot 100)。天神之眼 A主要應用在仰望,天神之眼 B主要應用在騰勢及比亞迪品牌,天神之眼 C則搭載在比亞迪品牌。

其中,天神之眼C(DiPilot 100)應用最廣泛,是比亞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以及海鷗、海豚等入門款車型搭載的系統。
在這樣的狀況下,面對比亞迪全民智駕的來勢洶洶,比起其他發展智駕的自主品牌,傳統燃油車首先遭遇的是市場份額被擠壓的困境。
在消費者愈發注重智能科技體驗的當下,智能駕駛技術的缺失或落后,使得傳統燃油車在與新能源智能汽車的競爭中處于明顯劣勢。許多消費者在購車時,將智能駕駛功能作為重要的考量因素,這直接導致傳統燃油車的市場需求下降。
根據J.D.Power 2023中國新車購買意向研究(NVIS)中提供的數據,智能化配置在購車決策中的重要性不斷攀升,逐漸由202年的12%上升至 2023年的14%,成為繼汽車質量和性能之后的第三大決策因素,與汽車設計的權重持平,超越了品牌和價格。
并且無論是新能源車消費者還是燃油車消費者,都表示愿意為智能化提升而增加預算,增幅分別為9%和47%。
在新能源汽車時代,與新能源企業相比,傳統燃油車優勢已經為數不多,沒有續航焦慮成為其中之一,這也是一些合資品牌在充電基礎設施不完善的三四線城市最大的賣點。
但當下,一些新能源車企的續航已經碾壓油車。例如比亞迪的第五代DM技術擁有全球高達46.06%發動機熱效率,百公里虧電油耗2.9L,綜合續航2100公里。
比起新能源車企解決續航焦慮的問題,傳統燃油車的智能化技術轉型難度更大。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頂尖的技術人才以及長期的技術積累,這對于長期依賴傳統動力技術的燃油車企來說,無疑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
之所以能夠普及全民智駕,比亞迪有著足夠的底氣:其一,亞迪擁有巨大的數據優勢,目前累計銷售超過440萬臺搭載L2及以上駕駛輔助的車輛,構建起中國最大的車云數據庫;其二,比亞迪還擁有全球最大的研發工程師團隊,研發人員超11萬名,其中智駕工程師共5000多名,可實現軟硬件全棧自研;其三,依托全球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制造體系,比亞迪可帶動整個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加速智駕普及。

總體而言,比亞迪全民智駕戰略的推進,為汽車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和競爭格局,也讓傳統燃油車面臨嚴峻的挑戰。
“比起降價搶份額,傳統合資品牌更應積極擁抱變化,通過自主研發、合作研發等方式,盡快提升自身的智能駕駛水平。在智能化轉型的賽道上,若合資品牌不能快速跟進,滿足消費者對智能駕駛日益增長的需求,將進一步被市場邊緣化。”業內分析師犀利地指出。
高價派與全民派交鋒
“智能駕駛,湊合能用與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就像打電話有網就行,上網就需5G!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說華為鴻蒙智行是斷代領先!本月我將為大家揭曉尊界的核心黑科技,一起看見智慧出行的未來。”在比亞迪發布全民智駕戰略次日,2月11日早,華為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在微博上發文,似乎在隱喻前日比亞迪的全民智駕發布會。

就在余承東發布微博同日,寶駿汽車官方公眾號發布一篇名為“智駕普及再添新力量,寶駿汽車歡迎比亞迪共啟全民智駕時代”的文章,表示“技術普惠不應是獨角戲,而是需要行業共同努力,隨著更多車企的加入,一定能加速全民智駕普及時代到來。”

在比亞迪發布會前日,2月9日,長安汽車在北斗天樞2.0計劃中給出了與比亞迪同樣的方向——加速全民智駕普及,深藍汽車率先發起攻勢,深藍S07、深藍L07均推出深藍智駕AD PRO版、華為乾崑智駕ADS SE版,兩款車分別成為20萬內唯一搭載華為乾崑智駕的SUV與轎車,加量不加價。
高價智駕與全民智駕似乎成為了兩個陣營。一面是以特斯拉和蔚來、問界為典型代表的高價派,一面是以比亞迪、奇瑞、寶駿等為代表的全民派。
具體看來,特斯拉FSD(完全自動駕駛)在中國的售價為64000元;蔚來NIO Pilot全配包價格為3.9萬元,以蔚來EC7為例,41.8萬元的起售價加上智駕包,價格已經來到了45萬元,這意味著只有少數人能夠享受到智駕。
問界M9同樣如此,雖然搭載激光雷達等27個感知傳感器,使用自研MDC 610平臺,算力200TOPS,但46.98萬元的起售價加上3.6萬元的ADS 2.0高階智駕包,價格已經突破60萬元價格線。
這些品牌的目標受眾主要是高收入群體、科技愛好者以及對汽車智能化有極致追求的人群。他們追求前沿科技與極致體驗,對價格不敏感,愿意為先進技術和高端體驗支付高價。

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主力消費帶并不是這些高收入群體。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2024年1-9月,中國市場20萬元以下價位的新能源乘用車交付占比(占全部新能源車市場)達到64.49%。
只有抓住這部分用戶的心,才能實現銷量的增長。這也是為什么一些從高端入場的新能源車企開始推出20萬以下車型。例如,小鵬汽車推出了起售價11.98萬元的小鵬MONA M03,蔚來推出第二品牌——樂道,首款車型樂道L60起售價20.69萬元,如果選擇電池租用方案,樂道L60的起售價可以降低至14.99萬元。
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的成熟正迫使電動汽車消費者轉化變得更難,智駕和性價比成為左右消費者購車決策的關鍵因素。
曾經高階智能駕駛只能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使用,進一步促進了高價派新能源車的銷量增長,但當高價智能駕駛逐步推廣到全國都能使用,那些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將會選擇那些性價比高且具有智駕的車,所以,現在正是一些車企跨越技術鴻溝,向早期大眾普及的關鍵時刻。
2025年諸多車企將向全民普及智駕發展,這是市場必然趨勢。2025 年,小鵬 MONA M03 會在15萬元級別配置 “端到端” 的城市導航輔助駕駛功能;吉利也將在10萬元的大眾市場普及高階智駕功能。
所以隨著比亞迪這一“鯰魚”的入場,傳統高價智駕品牌將被迫重新審視產品定價與技術布局,原本主打性價比的全民智駕陣營也不得不加快創新步伐,力求在這場變革中搶占先機。
顯然,更全面的競爭就要開始了。
原文標題 : 從價格戰到智駕戰,比亞迪讓誰慌了神?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Works With 開發者大會深圳站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數會工業芯片與傳感儀表展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普源精電--激光原理應用與測試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推薦專題
- 1 9月第四周新勢力銷量,零跑第一,小米第二,理想第五
- 2 誰能搶到座?十大合資品牌狂追新能源“末班車”!
- 3 9月新能源車企銷量公布:比亞迪39.3萬輛,吉利16.5萬輛、零跑6.7萬輛……
- 4 歐洲車市 | 西班牙2025年9月:銷量回暖,中國品牌殺出重圍
- 5 汽車門把手迎來強制性國標,隱藏式設計因安全風險將“退市”
- 6 悄悄融資百億,滴滴還在做著自動駕駛夢
- 7 無人配送“三國殺”:大廠、先鋒、空降兵,誰更能打?
- 8 豪擲38億歐元!印度塔塔收購依維柯
- 9 9月轎車銷量榜:微/小型新能源領跑,MG4暴增587%,合資車型可圈可點
- 10 均勝電子500億訂單筑牢安全墊,能否復制“比亞迪式”跨界逆襲?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