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月市值蒸發超800億!千億汽車巨頭被“打回原形”?
2000億市值的交椅還沒捂熱,眨眼間長安汽車的最新市值便已經跌到了1200億附近。
時間拉回到5個多月之前,當時股價還在不斷走低的長安汽車,硬是憑借著一份超預期的財報讓股價迎來了反轉。而在隨后的兩個月里,長安汽車的股價一路高歌猛進,最高時一度來到了21.43元/股,市值更是達到了2126億,成為A股史上第五家市值破2000億的車企。

不過,正所謂“來得快,去得也快”,長安汽車的高光時刻并沒有維持多久。
自進入8月份以來,長安汽車的股價便一路下挫;截至10月11日收盤,長安汽車股價報收12.16元/股,和階段高點20.88元/股相比已經跌去了四成,市值則蒸發超過了800億元。
在長安汽車股價大幅回落的背后,除了新能源賽道集體退潮之外,被寄予厚望的新車型交付不及預期則是導致其股價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數據統計顯示,被長安汽車和投資者們寄予厚望的重磅新能源車型“SL03”8月份的交付量僅為879臺,和管理層此前承諾的“月產18000臺”存在明顯的差距。
伴隨著曾經夸下的“海口”被現實所打破,長安汽車此前披著的新能源外衣也被緩緩脫下;而當沒有了新能源的故事作為支撐,長安汽車顯然對投資者失去了吸引力。
隱藏“大佬”,長安汽車背后的百年歷史
關于長安汽車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的清朝時期“上海洋炮局”。
在經過了100多年的不斷變化后,當年的“上海洋炮局”才變成了如今的自主車企長安;而長安的造車史其實可以用三個階段來概括,分別是微型車階段、乘用車階段和新能源車階段。

時間拉回到1983年,在確定了以造車為主要發展方向的長安通過與日本鈴木的技術合作,生產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微型載貨汽車。當時國內經濟正處于飛速發展階段,微型載貨汽車的需求不斷攀升,而長安汽車的微型載貨汽車也受到了市場和消費者的追捧,其借此完成了從軍工到造車的轉型。
隨著和日本鈴木合作的不斷深入,1995年前后長安汽車相繼推出了兩款爆款微型車車型——奧拓和羚羊,作為當時的國民神車,長安汽車憑借著這兩款微型車走向了成功,也奠定了自己在微型車上的地位。
不過好景不長,時間來到2000年后,伴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微型車逐漸走到了被淘汰的邊緣。
面對市場的急劇變化,長安汽車被迫選擇切入乘用車市場。其先是通過和美國的福特汽車合作,共同成立了長安福特,通過合資的方式開展乘用車業務,并在2003年先后推出了嘉年華、蒙迪歐兩款大火的車型,隨后在國內又接連推出菲克斯、翼虎、金牛座等車型。

而在開展合資業務的同一時間,長安汽車也沒有忘記自主研發乘用車這一個方向。
在經過了10年左右的自主研究后,2012年其自主研發的逸動系列車型上市,長安汽車的自主車型開始嶄露頭角;由于質量過硬,僅僅過去了3年時間,長安汽車的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便超過100萬輛。
不過,時間來到了2018年前后,隨著以長安福特為首的合資品牌開始走下坡路,長安汽車的乘用車業務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再加上自主車型“叫好不叫座”——雖然銷量一直很高,但因為毛利太低、一直不怎么賺錢,長安汽車開始慢慢陷入了虧損的泥潭之中。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在2018到2020年,長安汽車的扣非凈利潤分別為-31.65億、-47.62億和-32.5億,持續不斷的巨額虧損讓長安汽車不得不走向了下一個階段——新能源車階段。
新車交付不及預期
實際上,早在20年前長安汽車就已經開始著手布局新能源汽車業務。
時間回到2001年,長安汽車便已經順利開發出了第一輛混合動力樣車,不過受制于技術條件,當時長安汽車的新能源汽車業務更多只停留在了研究階段;而到了8年之后,長安汽車又推出了首款純電車“長安奔奔MINI”,不過同樣受制于技術條件,“長安奔奔MINI”最終也還是沒有走向量產。
2012年,伴隨著國家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長安汽車開始對新能源汽車業務加碼——先后推出了E30純電車、逸動純電動、歐諾純電動等多款純電車型,不過因為基本都是“油改電”,長安汽車的這些純電車型都沒有掀起太多的浪花,而其新能源業務也一直沒有太大起色。

眼看著乘用車業務江河日下,而新能源業務又發展不順利,左右為難的長安汽車決定奮力一搏,在2017年10月啟動了“香格里拉計劃”——到2020年,將建成三大新能源專用平臺;計劃未來在整個新能源汽車領域投資1000億元,其中400億元用于新能源產品研發。
在計劃啟動之后,雖然在一段時間里還是在賣“油改電”車型,但長安汽車一直在加緊研究。
2018年5月,長安汽車成立長安新能源,專門負責新能源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在3個月之后,長安汽車又和蔚來一起成立長安蔚來。而到了3年后的2021年,真正意義上的新能源汽車——“深藍”和“阿維塔”開始登上舞臺,這也意味著長安汽車在新能源汽車業務上邁進了一大步。
在2022年6月25日的重慶車展上,深藍品牌首款戰略車型“深藍SL03”正式上市,長安汽車的總裁王俊宣還進一步表示:長安深藍將于7月上市,8月實現大規模交付;而隨著深藍SL03的正式推出,長安汽車股價也開始加速上行,并在6月29日創出了歷史最高點21.43元,市值突破2000億大關。

不過,從現在來看,對于長安深藍這款寄予了厚望的車型,長安汽車依舊也還是雷聲大、雨點小。雖然總裁對外聲稱要在8月實現大規模交付,并要“月產18000臺”,但從8月的實際交付量來看,SL03僅僅累計交付879臺,與管理層此前承諾的“月產18000臺”差距甚遠。
而隨著交付量遠不及預期,長安汽車的股價自8月份以來便開始大幅回調。
截至10月11日收盤,長安汽車股價報收12.16元/股,和8月3日的階段高點20.88元/股相比已經跌去了四成,市值則蒸發超過了800億。
投訴、退訂不斷,留給長安汽車的時間還有多少?
曾經夸下的“海口”未能實現,給長安汽車帶來的并不只有股價大跌那么簡單。
根據媒體報道,許多被“上市即交付”所吸引的用戶,如今因為不能按時交付開始投訴長安汽車,在車質網上,關于長安深藍SL03不能按時交付的投訴已有數十條。
而除了投訴之外,長安深藍SL03更是遭到了許多下定用戶的退訂,從目前來看,這輛上市33分鐘訂單就破萬的車型,正在被此前的承諾所反噬。

實際上,長安深藍SL03之所以不能按時交付,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受到了川渝地區斷電的影響。
根據長安汽車此前披露的公告顯示,由于川渝生產基地實施限電停產,預計8月產銷目標減量約10萬,而這或許也是導致其8月交付量遠不及預期的重要原因;不過,消費者往往只追求結果,顯然并不會給長安汽車太多解釋的時間。
而隨著長安深藍SL03遭遇滑鐵盧之后,長安汽車也開始遭遇更大的挑戰。
首先,此前奮力一搏的“香格里拉計劃”,如今來看目標已經很難實現。
根據此前的計劃,長安汽車將到2025年將全面停售傳統燃油車,并實現全譜系產品的電氣化,但從數據來看,2021年其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僅為10%左右,而如今深藍SL03又遭遇了滑鐵盧,2025年全面停售傳統燃油車似乎困難不小。
此外,競爭對手的不斷追趕,也對長安汽車形成了不小的壓力。根據媒體報道,目前上汽名爵的MULAN和零跑C01都已經上市,作為和深藍SL03同價位的車型,這些新車在上市后便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而在未來還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車企瞄準這一個價位,長安汽車面對的壓力將越來越大。
從目前來看,伴隨著深藍SL03遭遇滑鐵盧,長安汽車在新能源汽車轉型上遭遇的困難將越來越多,但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賽道,留給其調整的時間顯然不會太多。
原文標題 : 2個月市值蒸發超800億!千億汽車巨頭被“打回原形”?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Works With 開發者大會深圳站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數會工業芯片與傳感儀表展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普源精電--激光原理應用與測試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推薦專題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