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活下去,自動駕駛行業都在苦等一個IPO
自動駕駛或許仍在最好的窗口期。
10月8日晚,港交所網站掛出地平線PHIP版招股書,意味著智駕科技企業地平線(Horizon Robotics)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即將踏入港股市場。
招股書信息顯示,地平線自成立以來先后獲得11輪融資,投資者可謂眾星云集,包括上汽集團、廣汽集團、長城汽車、比亞迪、中國一汽,英特爾、云鋒基金、五源資本、紅杉資本、高瓴、黑石、黃浦江創投、SK Hynix、寧德時代、立訊精密、星宇股份、韋爾股份、舜宇光學等股東。
根據資料顯示,自2021年起,按解決方案總裝機量計算,地平線是首家且每年均為最大的提供前裝量產高級輔助駕駛和高階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中國公司。
截至目前,地平線軟硬一體解決方案已獲得27家OEM(42個OEM品牌)采用,裝備于290款車型,其中中國十大OEM均已選擇地平線的智駕解決方案。

不僅是地平線,自2024年以來,國內自動駕駛賽道上的本土獨角獸們,正在扎堆沖刺IPO。
去年,來自激光雷達領域的禾賽科技和來自自動駕駛方案領域的知行汽車科技,已經分別成功登陸美股、港股市場。
今年8月,總部位于武漢的黑芝麻智能在港交所上市,拿下“中國自動駕駛芯片第一股”的稱號。除了成功IPO的黑芝麻智能外,還有數十家自動駕駛企業趕考IPO。
對此,業內普遍認為智能駕駛是一個極為“燒錢”的行業,高額的研發成本和不確定性,使得大多數自動駕駛企業尚未實現自我造血能力,融資更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所以目前整個智駕行業上市節奏都在加快。
盡快將IPO門票收入囊中
地平線于2024年3月底首次遞交招股書,8月,中國證監會公布了關于地平線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10月2日地平線再次于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擬于香港主板上市。這是該公司第2次遞交上市申請,并更新了2024年上半年的數據。
隨著地平線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這意味著該公司拿到了上市的鑰匙。
近年來,地平線在業內嶄露頭角,不斷獲得資本青睞。
招股書顯示,2015年9月至2022年11月期間,該公司累計獲得11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高達23.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160億元。在2023年12月完成D輪融資后,該公司估值達87.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610億元。

不過在行業普遍面臨虧損的大環境下,地平線近年來的業績還沒有呈現出盈利的局面。
從數據上來看,2021 年到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67億元、9.06億元、15.52億元以及9.35億元,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51.6%。
在利潤方面,2021年到今年上半年的毛利分別是3.31億元、6.28億元、10.94億元以及7.39億元,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226%。且整體毛利率水平也非常高,過去三年的毛利率為70.9%、69.3%、70.5%,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甚至達到79%。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毛利更高的軟件服務營收體量和占比的提升,對于帶動整體毛利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比如2024年上半年軟件服務的毛利就高達93%,占其上半年總營收的 73.9%。相比之下,同期產品解決方案的毛利則是41.7%。

盡管收入、毛利均呈現高速增長趨勢,但地平線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過去三年經營虧損分別為13.3億元、21.3億元、20.3億元。2024年上半年經營虧損1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2.37億元有小幅收窄。
地平線在招股書中解釋稱,其虧損凈額狀況主要是由于其于報告期內為增強核心關鍵技術而產生的大額研發開支以及優先股及其他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動。
誠如其所言,該公司一直在研發上投入大量資源,報告期內研發開支分別為11.44億元、18.8億元、23.66億元、14.2億元,分別占各期收入的245%、207.6%、152.5%、151.9%。地平線預計,未來其研發費用將保持在較高水平。

不過地平線依舊有充足的資金。截至2024年6月30日,地平線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 104.5億元。
地平線表示,隨著正式登陸港股市場,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地平線將進一步鞏固在智駕細分市場的領先地位,實現更加快速和可持續的增長。
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2030年,預計中國智能汽車銷量將增加到2980萬輛,滲透率將增加到99.7%,遠快于高階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在全球市場的滲透速度,屆時這將成為一個萬億級市場。
自動駕駛業務仍是“吞金獸”
業內人士認為,自動駕駛公司爭先恐后奔赴二級市場,不排除是因早期投資者變現需求,這些企業一旦成功完成上市,也會為“燒錢”的自動駕駛行業帶來新的融資可能,加速行業投融資形勢回暖。
顯而易見,過去兩年,由于技術路線的不確定性等原因,自動駕駛行業步入“資本寒冬”。
在融資方面,據《證券日報》統計,2021年國內自動駕駛行業共發生144起投融資事件,融資規模為932億元。到了2022年,自動駕駛行業投融資事件約為128起(不包括IPO),融資規模僅為240億元,規模僅為2021全年的四分之一。
例如在成功IPO之前,黑芝麻的融資也停留在2022年。天眼查顯示,2016年-2022年,黑芝麻智能共完成9輪融資,最近一次是在2022年12月,由東風資產投資。

業內人士指出,過去三年自動駕駛行業的融資情況呈現出先熱后冷的趨勢。
“2016年左右,自動駕駛作為AI最有落地前景的方向,吸引了大量資本的關注和投資,但隨著行業發展以及自動駕駛落地商業化短期內難以實現,加上一級市場整體萎縮,融資變得更加困難。”
但今年人工智能的爆火以及大模型逐步上車,加之特斯拉發布Robotaxi等利好消息不斷釋放,自動駕駛行業已經開始有回暖跡象。
不過成功上市也并非一勞永逸。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中國無人駕駛汽車行業存續企業數量為1782家。其中,企業集中分布在華東、華南及華北地區。從企業規模來看,中國無人駕駛汽車企業注冊資本集中分布在1000萬元以上,占比為43.2%,注冊規模較大,目前市場以大型企業為主。

目前我國無人駕駛汽車企業大致可分為三大陣營,高科技公司展現出極大參與熱情,形成了第一陣營,國內主要有百度、滴滴等參與智能汽車的項目運作;第二陣營為整車企業,比如國內的廣汽、吉利、比亞迪、長安等;第三陣營為AutoX、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初創公司。
當前,壓力最大的則是第三陣營的初創企業。
畢竟如果能夠依靠成功上市則意味著公司有更多樣化的獲取資金的途徑,但是對長期不盈利的公司,并不意味著安全,上市后還要面臨的監管、盈利壓力更大。
以已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書的文遠知行為例。其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文遠知行營收分別為1.38億元、5.28億元、4.02億元,調整后凈虧損分別為4.27億元、4.02億元、5.02億元,三年虧損超過13億元。2024年上半年,文遠知行營收1.5億元,同比減少17.8%;調整后凈虧損3.16億元,同比擴大36.6%。

“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沒有盈利,這種情況在未來可能會持續。”文遠知行在招股書中提醒,“我們依賴少數客戶,2024年上半年,營收最大的兩個客戶貢獻營收的52.4%。”
文遠知行還強調,相較于全球其他公開上市的L4級自動駕駛公司,公司在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凈虧損是最少的。
而作為“國產智駕芯片第一股”的黑芝麻在上市時也仍呈虧損狀態,且近3年虧損近100億元。根據招股書,2021年至2023年,黑芝麻智能凈虧損分別為23.57億元、27.54億元、48.55億元,三年累計虧損99.66億元。
當然,這種虧損不僅是中國企業面臨的問題,也是全球自動駕駛領域的普遍挑戰。以全球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市場的第一梯隊選手為例,Cruise在2023年的虧損高達24.14億美元。

不過,如果他們能夠獲得融資或者是成功IPO,則還將有大把搶占市場的機會。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達到118.5億元,行業整體保持著穩定增長的態勢。預計到2029年中國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達1206.8億元。在政策、技術發展、社會需求等多維度因素的推動下,大眾對無人駕駛汽車的可接受度更高。
畢竟作為自動駕駛的大突破之年,一方面有幾十萬臺搭載激光雷達的無圖智駕汽車上路,大大拓寬了行業應用前景;另一方面,一些車企也在端到端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自動駕駛或許仍在最好的窗口期。
注:圖片部分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標題 : 為了活下去,自動駕駛行業都在苦等一個IPO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Works With 開發者大會深圳站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數會工業芯片與傳感儀表展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普源精電--激光原理應用與測試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推薦專題

 
           
          
 
           
           
          	 分享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