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小車出海!降本與全球落地的中式效率革命
芝能科技出品
無人車正在從炫技階段走向規模化落地,尤其在低速配送、園區通勤、城市末端等場景中快速擴張。
在技術成熟、場景聚焦的基礎上,中國企業通過極致成本控制和模塊化制造體系推動無人小車走向商業閉環,更在出海市場中建立起覆蓋三十國的運營網絡。
隨著Robotaxi的熱鬧,圍繞物流小車的賽道也特別熱鬧,我們從九識智能、新石器、PIX Moving 等企業為切口,探討L4級低速無人車如何實現從“無人”到“有解”,如何通過降本創新與靈活制造走向全球,以及為何這一中國主導的行業浪潮正在醞釀智能出行的新的可能性。

01
從1.98萬元起步:
中國低速無人車的降本奇跡
在城市配送與園區運營日益碎片化的今天,自動駕駛技術的一次重要突破并不來自高速公路,而是來自快遞站點、校園、工業園和城市街角。
一輛售價僅1.98萬元的L4級無人小車,能在1小時內售罄半年產能,這背后是中國自動駕駛產業對成本控制能力的集中體現。

九識智能的新款低速無人車,價格從3.98萬元降至1.98萬元,且不犧牲L4級核心能力,正是其背后硬件集成能力、供應鏈整合能力以及模塊化架構成熟度的縮影。
更重要的是,在“單車盈利”這個歷史難題前,九識通過“場景聚焦+成本極限壓縮”方式找到了商業化閉環的突破口。
相比高階Robotaxi動輒數十萬元起步的成本結構,低速無人配送車通過技術簡化和運營模式迭代,實現了30%~50%的運營成本下降,讓快遞、電商、商超等B端客戶看到了規模部署的可行性。
在快遞件量年超1700億件的背景下,“最后一公里”正成為無人車最具商業想象力的入口場景,一個快遞網點可部署30臺以上無人車,在無需人工干預的情況下處理數百單配送任務,其運營成本在可控范圍內已接近人力極限的“天花板”。
降本不僅體現在車價,更在于制造方式的徹底變革。以PIX Moving為例,其自主研發的滑板底盤和AI生成設計平臺,將整車零部件數量減少70%、模具成本下降90%,并結合本地3D打印和裝配方式實現“出行即制造”。
這意味著一套底盤可以承載6座通勤車、移動商店、物流小車等多種形態,僅需更換“上裝模塊”即可快速適配不同國家、不同法規和不同文化的需求。這種靈活架構不僅壓縮了成本周期,更成為無人小車出海的技術底氣。
02
出海30國:
無人車的全棧能力輸出
與系統驗證
在高階Robotaxi爭奪政策與資本紅利時,中國的無人配送車、無人擺渡車悄然完成了全球化布局。
新石器已在全球部署近5000臺無人車,覆蓋200多座城市,部分城市的單城運營車輛已逼近400臺。
與此同時,PIX Moving以RoboBus為核心產品,完成了對全球30個國家的技術輸出和商業部署,涵蓋了日本鄉村、意大利城市、美國社區、東南亞園區等多個典型場景。

相比傳統“先占城市核心,再向外復制”的自動駕駛出海邏輯,PIX選擇從“中低密度+低速需求”場景入手,通過模塊化設計實現快速適配。
這意味著它不是以中國標準壓向海外市場,而是根據當地法規、文化和交通特點定制產品,配合本地工廠進行制造。這一模式,不只是車輛的出口,更是整個運營、制造、系統模型的輸出。
這種“全棧輸出”模式構建了無人車出海的新范式——不再只是靠著一紙訂單將車輛運往海外,而是通過數字制造平臺、本地運營系統、AI 設計平臺等軟硬一體系統,把一整套自動駕駛生態“植入”海外市場。
例如在日本,PIX與當地科技公司TIS株式會社合作設立合資企業,打造本地數字工廠與運營網絡;在意大利,其成為首批獲得都靈市政開放道路測試許可的中國企業之一。
模塊化的核心優勢在于彈性極強。
不同國家對于自動駕駛的開放程度、法律要求、使用場景差異極大,一套標準化整車方案往往水土不服。
而PIX選擇把車輛拆解為底盤、感知、交互、上裝等多個可替換模塊,通過AI驅動的設計平臺,快速生成可落地版本,再通過本地3D打印和人工裝配完成交付。這不僅顯著降低了生產成本,也極大提升了海外市場的滲透速度和迭代效率。
這些海外落地并非“樣板工程”,而是實打實的商業驗證。例如在日本,RoboBus已承擔起鄉村地區老年人通勤與物流配送的功能,形成穩定收益模型;在美國,與JéGO Technologies合作的無人零售服務也在商業園區、社區中進入實用階段。
這些項目不僅完成了無人車“長期運營”的考驗,更是全球交通系統中首次大規模接受來自中國的低速自動駕駛產品。
從降本到出海,中國無人小車的全局進擊
從售價1.98萬元的L4無人車熱銷,到模塊化無人車進入30國的多元運營,中國低速自動駕駛產業正在經歷一場跨越式演進:從炫目的AI炫技轉向務實的產品力與交付力。
其背后,是一整套中國制造的系統能力。芯片、域控、線控底盤、傳感器等供應鏈快速配套;模塊化設計、AI驅動開發、數字制造的技術融合;以及物流、電商、快遞企業的強大B端需求驅動。這些構成了無人小車在中國崛起并走向全球的產業基底。
市場也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
◎ 從政府主導的政策試點,轉向企業主導的商業落地;從展示性的“樣板工程”,轉向實戰中的“運營模型”;
◎ 從封閉場景向混合道路滲透,再到跨國落地和本地化制造,低速無人車已經不再是技術的附屬,而是城市智慧交通生態中的核心節點。

小結
未來三年,無人小車將在快遞末端、園區通勤、鄉鎮接駁等高頻場景率先跑通可持續盈利路徑。技術上,輕量化地圖、自主AI感知、低功耗域控芯片將進一步降低門檻;商業上,“按單計費”、“共享車隊”、“訂閱制運營”等模式將更加普及;產業上,供應鏈標準化與國際化將加速實現“制造全球化+運營本地化”。
原文標題 : 無人小車出海!降本與全球落地的中式效率革命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Works With 開發者大會深圳站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數會工業芯片與傳感儀表展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普源精電--激光原理應用與測試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推薦專題
- 1 9月第四周新勢力銷量,零跑第一,小米第二,理想第五
- 2 誰能搶到座?十大合資品牌狂追新能源“末班車”!
- 3 9月新能源車企銷量公布:比亞迪39.3萬輛,吉利16.5萬輛、零跑6.7萬輛……
- 4 歐洲車市 | 西班牙2025年9月:銷量回暖,中國品牌殺出重圍
- 5 汽車門把手迎來強制性國標,隱藏式設計因安全風險將“退市”
- 6 悄悄融資百億,滴滴還在做著自動駕駛夢
- 7 無人配送“三國殺”:大廠、先鋒、空降兵,誰更能打?
- 8 9月轎車銷量榜:微/小型新能源領跑,MG4暴增587%,合資車型可圈可點
- 9 豪擲38億歐元!印度塔塔收購依維柯
- 10 均勝電子500億訂單筑牢安全墊,能否復制“比亞迪式”跨界逆襲?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