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英特爾高管創業9年,把這家自動駕駛公司帶到上市邊緣

作者 | 章漣漪
編輯 | 邱鍇俊
長期增收不盈利,又一家自動駕駛公司尋求上市“續命”。
5月28日,馭勢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馭勢科技”)向香港交易所主板提交了招股說明書,計劃通過18C章程在主板掛牌上市,中信證券擔任獨家保薦人。
招股書顯示,成立于2016年的馭勢科技,專注全場景的L4級自動駕駛技術,核心產品為向機場、廠區等企業客戶及商用車及乘用車制造商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包括搭載L4級自動駕駛功能的商用車、自動駕駛套件、軟件解決方案及租賃服務。

馭勢科技提交招股書
說到馭勢科技,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提到它的聯合創始人、CEO吳甘沙,在業內可是頗具名氣。在創立馭勢科技之前,其曾是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也是國內最早一批投身自動駕駛領域創業者。
早在復旦大學計算機系念書的時候,吳甘沙就拿到了英特爾獎學金,畢業后順理成章地進入了這家全球最大的芯片公司。憑借在并行編程、嵌入式系統等技術領域內的成果,2011年,他成為了英特爾中國研究院的第一位“首席工程師”,后來又成為了第一位非美籍華人院長。
如今9年過去,吳甘沙帶領的馭勢科技到底發展如何,招股書揭開了答案。
01
英特爾系團隊掌舵,已完成超17億融資
從核心團隊構成來看,馭勢科技很“英特爾”,五位聯合創始人中至少有三位都來自于此。
吳甘沙自不用說,早在2020年7月其碩士畢業后便入職英特爾,并于2014年升任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領導了英特爾的大數據技術戰略長期規劃,為中國研究院確立5G通訊、智能計算和機器人三大方向。
目前,吳甘沙還是多個政府及行業委員會和組織的成員,包括北京市人民政府特別顧問及北京自動駕駛測試專家委員會成員,以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中國電子學會理事、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執行委員會成員及中國計算機學會杰出會員等職務。

馭勢科技核心團隊情況
第二位聯合創始人周鑫,為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產品官,主要負責整體產品及創新業務發展。
在創業之前,其也已經在英特爾工作十余年,曾任英特爾中國研究院大數據實驗室總監及中國英特爾物聯技術研究院首席架構師。
作為英特爾此前的高級架構師,周鑫現在主要致力開發自動駕駛綜合解決方案。
第三位聯合創始人彭進展同樣來自英特爾,曾為英特爾Edison芯片平臺開發的主要系統架構師,該平臺曾獲4項CES 2014大獎。在聯合創立馭勢科技前,其還曾任英特爾中國研究院機器人系統實驗室主任。
目前,彭進展為馭勢科技副總經理兼創新業務事業部負責人,負責監督創新業務事業部。
得益于強大的創業團隊背景,馭勢科技成立不久便拿到Sinovation Fund III, L.P.、西科天使三期基金、蕪湖科啟、青山基業基金等投資的天使輪融資。

馭勢科技歷史融資
隨后時間,馭勢科技陸續拿下6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約為17.51億元,在最近一次融資后,其投后估值也來到了73億元。
在18C章程下,馭勢科技的資深領航獨立投資者為中科創星、上海國盛、深創投和中金;資深獨立投資者為廣發信德、國開制造業基金、洪泰基金、博世創投、東風資管和中信證券。
IPO前,吳甘沙持股16.44%,姜巖持股4.77%,周鑫、彭進展分別持股2.38%,趙勇持股1.43%;員工持股平臺北京司馬駒持股為9.53%,北京司馬駒由吳甘沙(其普通合伙人)實益擁有18.53%權益,及吳甘沙及周鑫(其有限合伙人)代表購股權承授人擁有61.47%及20%權益。

馭勢科技IPO前架構
招股書指出,馭勢科技IPO募集所得資金凈額將主要用于持續增強研發能力并提供解決方案;拓展海內外業務并提高商業化能力;進行戰略投資;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02
多場景布局,雙層架構技術支撐商業化落地
與一些企業專供某一細分市場不同,定位提供AI賦能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馭勢科技,在場景選擇上比較多元,包括封閉場景(如機場、廠區、港口及礦區),以及開放場景(如物流、巴士及其他領域)等。
其中機場是其重要戰略布局地。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馭勢科技是唯一一家全球為機場提供大型商業營運的可持續L4 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
早在7年前,馭勢科技就開始在香港國際機場部署自動駕駛車輛,為其過渡至真無人運作鋪平道路,后續一直為香港國際機場提供額外車種及相關服務,以滿足其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

馭勢科技在哈馬德國際機場開啟無人駕駛試運營
截至2025年5月20日,馭勢科技已與17個中國機場和3個海外機場展開合作,并一直探索與中國及全球4個機場的合作機會,累計提供超過1000臺無人車的規模化運營服務。
在廠區領域,馭勢科技提供端到端無人化物流解決方案,實現從室內到室外、從室外到室內對原材料、樣品、零件、半成品及制成品的無人化交付,其中室內運作無需GPS而是采用場景記憶;室外運作則可在多種交通及全天候條件下運營。
此外,馭勢科技還將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拓展至智慧城市、港口、礦場及農牧場等多個領域。
不止國內,馭勢科技也在不斷尋求向外突破。
招股書顯示,機場方面,其已服務已經延伸至新加坡樟宜機場及卡塔爾一個主要國際機場;無人城市巴士、配送及巡邏車已擴展新加坡、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及沙特阿拉伯。
截至最后可執行日期,馭勢科技的無人駕駛里程數已達580萬公里,為6個國家及地區的198名客戶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和服務。
商業化推進的背后,需要技術支撐。
馭勢科技的自動駕駛操作平臺主要由“車腦+云腦”雙層架構組成。

馭勢科技技術平臺示意圖
其中車腦包括軟件(U-Drive®系統)和硬件(自動駕駛域控制器)。
U-Drive®系統為統一自動駕駛平臺,設有超過100個場景的場景庫和超過50款車型,域控制器及傳感器每1至2年迭代一次。結合工具鏈和數據閉環,新車型及場景的開發周期可縮短至1個月以內。
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可讓車輛處理來自不同傳感器的信息,包括攝像頭、雷達、激光雷達等。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其是中國自動駕駛領域最早開發自主開發域控制器的企業之一,早在2017年便開始相關布局。
目前,其已完成三條產品線研發,包括針對L4自動出行場景的UC3200/5200系列;針對L4無人化物流場景的UC2200/4200/6200系列;針對L2+級智能駕駛的UC1000系列。
云腦則是由一系列云端管理系統組成,涵蓋營運、維護及研發功能,是實現自動駕駛駕駛商業化及落地的核心基礎設施,已完成集遠程操作、智能調度、車隊協同及整體管控功能于一身。
03
增收不盈利,資金壓力凸顯上市緊迫性
盡管從招股書看,馭勢科技呈現各項業務全面開花的局勢,但依然也面臨增收不盈利的局面。
營收方面,一路上漲。2022年、2023年及2024年,馭勢科技收入分別約為6548.3萬元、1.61億元、2.6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110%。

馭勢科技基本財務數據
收入上漲的同時,馭勢科技的毛利率也處于較高水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分別為45.7%、48.8%、43.7%。
資料顯示,馭勢科技收益模式主要有四類,包括自動駕駛車輛解決方案;自動駕駛套件解決方案;自動駕駛軟件解決方案;自動駕駛車輛租賃服務,這主要針對需求L4級自動駕駛功能的商用車客戶。
其中,以業務線劃分,2024年來自自動駕駛車輛解決方案收入為1.47億元,占比55.2%,為最大頭;來自自動駕駛套件解決方案收入為4874萬元,占比18.4%;來自自動駕駛軟件解決方案收入為6746萬元,占比25.4%;租賃服務則只有267.3萬元,占比1%。

馭勢科技各業務線營收
以地理位置劃分,2024年來自中國內地的收益為2.09億元,占比78.7%;來自中國香港的收益為5277.4億元,占比19.9%;其他地區為386.6萬元,占比1.5%。
盡管營收不斷增長,但與大多數自動駕駛公司相同,馭勢科技仍處于未盈利狀態。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內除稅前虧損分別為2.5億元、2.13億元、2.12億元,呈現收窄趨勢;經調整凈虧損也從2022年的2.27億元減少至2024年的1.61億元。
這其中,研發投入占最大比重。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度,馭勢科技在研發上分別投入了1.98億元、1.84億元、1.96億元,占到了公司總營收的288.4%、114.3%、74%。盡管占比下降,但投入資金保持較為穩定的金額。
數據顯示,馭勢科技擁有近500人的技術團隊,80%為開發工程師和研發人員,重點投入于無人駕駛定位、感知、決策、規劃、控制等核心算法研究。

馭勢科技現金流情況
截至2024年末,馭勢科技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22億元,相比2023年的4.13億元,下降近一半。
對比公司經營狀態,馭勢科技面臨較大資金壓力,上市迫在眉睫。
這點馭勢科技如此,更多排隊等待進入股票市場的二線自動駕駛玩家們,亦是如此。
-END-
原文標題 : 前英特爾高管創業9年,把這家自動駕駛公司帶到上市邊緣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Works With 開發者大會深圳站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數會工業芯片與傳感儀表展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普源精電--激光原理應用與測試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推薦專題
- 1 9月第四周新勢力銷量,零跑第一,小米第二,理想第五
- 2 誰能搶到座?十大合資品牌狂追新能源“末班車”!
- 3 9月新能源車企銷量公布:比亞迪39.3萬輛,吉利16.5萬輛、零跑6.7萬輛……
- 4 歐洲車市 | 西班牙2025年9月:銷量回暖,中國品牌殺出重圍
- 5 汽車門把手迎來強制性國標,隱藏式設計因安全風險將“退市”
- 6 悄悄融資百億,滴滴還在做著自動駕駛夢
- 7 無人配送“三國殺”:大廠、先鋒、空降兵,誰更能打?
- 8 豪擲38億歐元!印度塔塔收購依維柯
- 9 9月轎車銷量榜:微/小型新能源領跑,MG4暴增587%,合資車型可圈可點
- 10 均勝電子500億訂單筑牢安全墊,能否復制“比亞迪式”跨界逆襲?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