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車默默猛搶市場,他們玩預定量饑渴營銷,然而死亡正在逼近
日前一家國產車企一小時預定量近30萬輛震驚了業界,然而5月份以來國內汽車市場卻是外資車在猛烈反彈,外資車正在大舉搶占市場,如此情況下這種所謂預定量真的有意義么?汽車市場終究與手機不一樣,這種營銷套路在汽車行業可能反而會產生反效果。

這種預定量驚人的模式當年在手機行業曾成功玩轉,巨額的預定量可以迅速讓消費者關注到一家新生的手機品牌,吸引眾多消費者來購買這家手機品牌的手機。
然而手機企業在吸引了消費者購買后,卻又以產能不足為由導致消費者買到手機往往要好幾個月,這種模式當時被稱為饑渴營銷,不過饑渴營銷模式在手機行業涌現了一批手機品牌之后迅速失效。
如今這種模式在汽車行業試圖復制,然而汽車市場與手機行業終究有巨大的不同,汽車市場早就嚴重產能過剩,據稱中國的汽車產能利用率僅有三成左右,巨量空余產能其實完全足以滿足國內消費者對汽車需求。

手機的饑渴營銷模式在汽車行業玩不轉的原因還在于這家企業的汽車并不便宜,它當時的手機定價為千元機卻擁有外資旗艦手機的性能,這種實惠的價格才是吸引消費者購買它家手機的原因,如今它的汽車售價可是超過20萬,這樣的價格可選的外資車實在太多太多了。
這幾年由于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外資車的價格暴跌,B B A幾家豪華車品牌的售價20多萬的豪車如今普遍已跌穿20萬,價格優勢在外資車而不是這些玩饑渴營銷的國產車企。
此外汽車還非常依賴售后服務,汽車使用壽命長達10年以上,每年都要定期進行維修保養,然而有些國產車企卻被發現更重視零售而忽視售后服務,以至于有車主表示做維修保養來回跑了數百公里,此時這些車主才明白售后竟然是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

尤其是去年以來多家新造車陷入困境,購買這些品牌的車主飽受困擾和蒙受了巨額的損失,車主無法再享受售后服務,汽車維修面臨無處購買零部件的困境(各個品牌汽車的配件大多都是定制的),由此導致汽車貶值嚴重,這讓消費者對這些銷量規模小的汽車企業產生疑慮。
事實上在網絡上頗受關注的這些新造車,至今仍然未有任何一家擠入國內汽車市場前十名,可以說他們尚未趟過生死關,此時玩這種饑渴營銷的結果只會導致消費者轉而選購其他供應充足的品牌。
恰恰是從5月份以來,外資車的銷量在猛漲,5月份本田、日產、奧迪的環比增長超過兩成,6月份以來外資車的反彈更是迅猛,6月份第二周豐田的銷量環比增長超過三成,6月份第三周大眾環比增長近五成、豐田環比增長近四成,奧迪環比增長超五成。

如此情況下本來就面臨生死關的新造車遭遇的困境加劇,此時玩饑渴營銷真沒什么意義,消費者已明顯再度青睞售后服務完善、口碑良好的外資品牌,如此做不是促使更多消費者投入外資車的懷抱么,而他們不抓住機會搶市場的結果就是可能再也沒有突圍的機會。
原文標題 : 外資車默默猛搶市場,他們玩預定量饑渴營銷,然而死亡正在逼近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Works With 開發者大會深圳站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數會工業芯片與傳感儀表展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普源精電--激光原理應用與測試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推薦專題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