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御三家”成型,全球Robotaxi迎來競爭終局?

出乎意料地,202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John J. Hopfield和Geoffrey E. Hinton,以表彰二人利用人工神經網絡實現機器學習的奠基性發現和發明。
相較于對獲獎者個人成就的認可,《新立場》認為更大的意義是對整個人工智能領域里程碑式的肯定,這意味著社會對這一技術潛力的重視以及未來趨勢的認同。而神經網絡和機器學習作為自動駕駛的核心技術,有了諾獎的背書,為這項技術走進千家萬戶掃清最基本的技術質疑。
在資本市場上,這種預期已經顯現。A股自動駕駛板塊的強勁表現,尤其是與蘿卜快跑相關的上下游產業鏈企業股價大幅上漲,也反映出市場對這一趨勢的積極響應。
過去從流水線生產到電氣化,再到智能化,汽車工業發展的每一步都曾是人類現代科技進步的最典型縮影。如今,隨著特斯拉和蘿卜快跑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新動作,我們似乎又站在了新的歷史節點。
北京時間10月11日,“爽約”許久的特斯拉Robotaxi服務將正式面世,作為馬斯克“全自動駕駛”夢想的一次大膽實踐,它試圖重新定義城市交通。與此同時,搭載ADFM大模型的百度 Apollo 自動駕駛平臺10.0也即將發布,也有消息表示,蘿卜快跑近期正在積極進行全球布局,已與多個國際公司進行了深入溝通,計劃進軍海外市場。
通過與全球領先的車企、技術公司的合作,力爭在國際市場上樹立中國自動駕駛的標桿,蘿卜快跑的這一舉措,恰逢特斯拉Robotaxi面世之時,兩家公司的直接競爭似乎不可避免。但好在這種競爭并非是零和游戲,谷歌旗下的Waymo,作為自動駕駛領域的先驅之一,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路測數據和經驗,技術實力不容小覷。
特斯拉和蘿卜快跑的這些新動作,既是二者對Waymo這個先行者的挑戰,也預示著自動駕駛領域的競爭進入了新的階段——蘿卜快跑、谷歌、特斯拉全球自動駕駛領域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已然成型。
01、自動駕駛“御三家”格局已定
站在當下的時間節點,回頭去看中美自動駕駛的歷史進程,不難發現一個共同之處:皆為先由頭部科技公司主導,而后傳導至傳統車企和網約車平臺,并試圖全力追趕。
2009年,谷歌率先啟動自動駕駛項目,并在7年后將其分拆為獨立公司Waymo。而作為中國最早布局自動駕駛的企業,百度在2013年便成立了深度學習實驗室。緊隨其后,Cruise、Argo、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平臺先后出現。
但實際如果仔細研究中美科技企業自動駕駛的發展路線,卻不難發現其實二者有著一套截然不同的內生邏輯。
谷歌一如既往地走在“單車智能”的道路,特斯拉是無高精地圖+純視覺方案(FSD),而蘿卜快跑則在積極推動“單車智能+車路協同”方案。2018年年底,百度正式開源 Apollo 車路協同方案,企圖讓自動駕駛進入“聰明的車”與“智能的路”相互協同階段。
這種發展路線上的分歧很大程度上是源自技術上的錯位。
不論是單車智能“Waymo 派”,還是“特斯拉派”,背后的核心能力都是人工智能算法和決策芯片。美國擁有發達的集成電路技術,在高端芯片設計領域也一直保持領先態勢,為高性能車載芯片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相較而言,中國自動駕駛研發則起步較晚,但好在國內相關產業配套以及政策的扶持,都具有優勢。我國大力推行 5G、衛星互聯網、數據中心、智能交通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道路的改造方面堅決推行 5G LTE-V2X技術標準,支持LTE-V2X(Long Term Evoeution-Vehicle to Everything) 向 5G-v2X 平滑演進。
技術和政策的共振,讓中國自動駕駛呈現后發先至之勢。今年5月15日百度的Apollo Day發布了自動駕駛大模型 Apollo ADFM,同時推出了蘿卜快跑第六代無人車,而六代車大規模的道路測試,也從側面印證了蘿卜快跑在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和應用層面的領先地位。

同時,最近有消息稱搭載ADFM大模型的百度 Apollo 自動駕駛平臺10.0即將發布,這一升級無疑將大幅提升自動駕駛開放平臺的安全性、智能化和易用性。
在此之前,10月2日,谷歌旗下Waymo已宣布其在美國德州奧斯汀的無人駕駛出租服務即將向公眾開放。據悉,該服務將首先通過Waymo One應用程序提供給特定用戶,并在2025年初轉移到Uber應用程序上。另外,Waymo正與中國吉利集團子公司極氪合作開發專為無人駕駛設計的新型車輛,并在其服務城市中測試第六代Waymo Driver。
而據日本經濟新聞今晨發布的報道,蘿卜快跑也將計劃布局國際市場,一場關于技術和理念的競爭悄然而至,眼下再隨著特斯拉Robotaxi的入局,蘿卜快跑、特斯拉、Waymo三大家的競爭格局基本成型。

02、天時地利,水到渠成
羅蘭貝格在年初發布的《2024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商業化趨勢展望》白皮書中提出,Robotaxi實現商業化的五大核心要素包括:政府監管、技術、成本、運營及服務、 市場接受度。
其中技術又是最關鍵的要素,過去幾年行業整體態度趨向保守就是由于技術落地的進展不及預期,從而牽一發動全身地讓上下游企業難以形成通路,陷入經營困境。但如前文所述,實現技術突破后,新發布的L4級自動駕駛大模型可以兼顧技術安全性和泛用性,實現長時間的自動駕駛。在現有的技術藍本上,效率和成本也隨即實現了跨越式的進步。
此時回看羅蘭貝格的五要素理論,會發現技術到位激活了整條鏈路,由于國內在包括政策等方面存在先天優勢,形成商業閉環幾乎是水到渠成。
前文也提到,中國基礎設施配套齊全,車路云一體化及通訊基礎設施優勢明顯。再則政策扶持上,國內對立法保障的推進上可謂非常積極。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0余個城市推進自動駕駛地方性立法,其中深圳、上海浦東、陽泉、無錫、蘇州、杭州6個地方已經出臺立法文件。
需要特別指出的一個細節是,在自動駕駛上路逐步開放試點的過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從特定城市指定區域、更多城市更多區域,到超一線城市中心區域,這種逐級擴大的邏輯。運營區域完全開放,涉及到行業準入、安全細則、技術標準、風險機制等一系列流程建制,而國內相關政策跟進是即堅定又審慎的。
據公開信息,全國已有54個省市區出臺開放道路與示范應用規范性文件,其中28城支持自動駕駛商業探索,24城支持自動駕駛無人化測試。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超一線城市如上海、深圳也加入此列。
而前文提及的技術成熟不止自動駕駛技術,高精地圖、激光雷達、車載計算芯片等相關技術也在走向成熟,自動駕駛及其配套產業齊頭并進,最直接的好處是形成了規模經濟讓成本得以持續優化。由此,資方、運營方,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的參與者都更容易摸索出盈利模型。
今年以來,上述商業閉環逐漸形成的信號越來越多。最直觀的佐證是Robotaxi投放車輛規模及覆蓋面積擴大,帶動其訂單量飛漲。而在品牌側,蘿卜快跑已建立起了基本的用戶心智,至少在國內蘿卜快跑已幾乎和Robotaxi畫上了約等號,就好比百度之于搜索。
據百度Q2財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百度通過蘿卜快跑提供的自動駕駛訂單達到了約89.9萬單,較去年同期增長26%。截至2024年7月,蘿卜快跑平臺累計訂單已超過700萬單。
另據公開數據,當下蘿卜快跑第六代無人車頤馳06售價為20.46萬元,相較第五代無人車成本已經下降了60%。早在三年前蘿卜快跑發布第5代產品Apollo Moon時,是48萬元的成本,按照其此前提出的“每次迭代,成本降低一半,能力提升十倍”說法,這次的第六代車型是完成了目標。可以預見的是,即便日后這條規則也如同當下摩爾定律面臨“失效”的局面,下代蘿卜快跑Robotaxi車型的成本大概率仍會進一步下探至主流家用車型的售價區間。

而特斯拉Robotaxi采用最新汽車裝配技術后,也有望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此外在運力運營成本方面,除了網絡化運營提高服務效率,蘿卜快跑第六代無人車啟用換電模式后,換電流程可以壓縮到三分鐘。可以看到后續還有很多成本優化空間。
不過目前Robotaxi的商業閉環還是初級形態,仍需要更深、更長尾的場景去打磨。當下自動駕駛有政策托底、技術引路讓成本和運營服務質量飛速優化,至于更考驗系統運作的市場接受度方面,還需要時間去沉淀。
03、寫在最后
我們在前文頻繁提到產業鏈,不僅因為自動駕駛技術對汽車產業從傳統制造業向高科技產業的轉型意義重大,在國內外科技巨頭爭先入局、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后,產業迭代的速率還會加快。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的技術水平和附加值都將邁入新的紀元。
且看目前Robotaxi所串聯的上游自動駕駛和整車制造,中游造車企業以及互聯網造車勢力,以及下游運營平臺以及相關服務方,都先后走上資本的潮頭,提示著更多市場機會。A股市場的節后首個交易日,無人駕駛概念股全線飄紅的盛況幾乎宣告了未來已至,中海達、芯原股份、潤和軟件漲停,中科創達、富瀚微、虹軟科技等跟漲。

如果用更具體的預測數字來評估,據 Frost&Sullivan 分析,Robotaxi將于2026年左右實現規模化落地,預計到2030年Robotaxi將在全球范圍內廣泛采用,屆時Robotaxi在中國智慧出行的滲透率將達到31.8%,2035年將達到69.3%。數字背后,折射的是自動駕駛用跨學科技術合作,產業鏈協同發展、基礎設施與政策保障勾勒的全景圖譜。
領路者在前,但眼下的歡慶不僅屬于一家企業,而是產業鏈上下的榮光。出行革命轟轟烈烈進行之時,我們作為參與者與受益人,也將經歷一段關于科技與未來的認知革命。
*題圖及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原文標題 : 自動駕駛“御三家”成型,全球Robotaxi迎來競爭終局?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Works With 開發者大會深圳站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數會工業芯片與傳感儀表展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普源精電--激光原理應用與測試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推薦專題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