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車2018財報:盈利下跌、靠合作止血、邊緣化徘徊
伙伴:攜手巨頭欲卷土重來
眾所周知,為了挽救嚴重下滑的銷量,盈利大跌的局面。2017年江淮攜手大眾開展新能源汽車業務,同時與造車新勢力蔚來達成合作,成為蔚來汽車代工廠。低調的江淮也因“明星搭檔”蔚來和大眾頻頻上熱搜,頗有東山再起之勢,那么通過合作“止血”能將江淮拉出泥潭嗎?
2016年4月7日,江淮汽車正式與蔚來汽車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全面推進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合作,預計整體合作規模約100億元,江淮就此拉開了蔚來代工場的序幕。
據悉,江淮與蔚來在合肥的新工廠是由江淮單獨投資23億來建造的。在銷量和盈利雙跌的同時斥巨資為蔚來建工廠,可見江淮對此次合作之重視。
對于江淮而言,一方面,可以賺取一筆代工費,緩解車賣不出去利潤下滑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蔚來在國內外建立了研發、設計和商務機構,其在汽車電動化、汽車智能化、品牌運營等方面有一定的優勢。正如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所說:“與蔚來汽車的全面合作,有助于推動江淮汽車技術進步、品牌提升,有助于推動江淮汽車智能制造和智能產品的實現。”
只是,江淮的合作伙伴蔚來似乎并不是很想承認江淮代工這個事實。
雖然蔚來創始人李斌口頭說著:“保時捷的工廠肯定比不上江淮為我們建的工廠”,但蔚來對不能自建工廠依靠江淮代工的事實似乎不太滿意,網傳蔚來ES8最近的參展圖片,扣掉了車尾“江淮蔚來”的字樣,由此還引發了眾多蔚來ES8車主摳標的場景。迫于接受代工的蔚來遲早會自建工廠,那時江淮又該如何?
再說到江淮與大眾的合作。2017年 6月1日,江淮與大眾在德國柏林正式簽署合資企業協議。根據該協議,合作雙方將共同成立一家股比各占50%的合資企業,進行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并提供相關移動出行服務。
江淮與大眾合作打破了一家海外汽車品牌最多只能與國內兩家車企合作辦合資企業的規定,讓大多數人產生質疑。可質疑聲卻不妨礙江淮大眾的快速發展,2018年江淮大眾推出了群新的品牌——SOL(思皓),并亮相該品牌的首款車型E20X,預計每年都將會有新的車型產出。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江淮此次確認與大眾展開合作,對企業自身的發展是有利的。目前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已經十分激烈,背靠大眾既可以得到品牌的認可,也能推進江淮汽車新能源汽車的研究進程,大眾已經成為江淮應對生存危機的靠山。
毫無疑問,從蔚來的代工,到與大眾的合資,再到近日傳出來的被大眾收購,這些動作對于江淮汽車來說減緩了走向邊緣化的進程。但想要借搭檔之力實現逆風翻盤的道路恐怕不是那么好走……
抓住新能源汽車這根稻草!
汽車電氣化、智能化、網聯化的變革成為江淮最后一次翻盤的機會,江淮汽車相關負責人深諳此道。
近日,江淮汽車集團新能源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汪光玉表示:江淮汽車今年將推出以iEV6E和iEV7L為代表的5-10萬元的E系產品,以及以15-20萬為主,iEVA50、iEVS4、iEVA60這樣的中高端市場i系列產品。由此,江淮汽車走向“做強做大商用車,做精做優乘用車,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之路。
江淮汽車在乘用車市場大熱的時候缺少核心競爭力,難以在眾多知名品牌中讓消費者選中。因而,在新能源浪潮時代,緊跟新能源潮流發展、專研技術是其穩根固本的選擇。從2018年財報來看,江淮汽車的虧損正在逐年增加,不過江淮對于合作伙伴的投資以及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的投入毫不吝嗇。
歐盟委員會發布的《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記分牌》中,江淮汽車已對汽車和零部件研發投入2.53億歐元,研發占銷售比例4.3%的成績排名全球442位。另外,江淮汽車以2515件專利申請公開兩位居全球車企第二名,國內品牌第一名。
總而言之,代工不會長久、合資也可能會分,只有在快速變革的是時代里抓住新的機遇,踏實把技術提高、產品做好,才能活下去。只是,近日電動車行業的標桿特斯拉汽車問題不斷、國內新能源政策“福利”持續下滑,在新能源汽車技術和模式都不穩定的時候,江淮汽車能否穩住?這個答案,我們也只能在江淮汽車2019年財報中窺視一二……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27日立即報名>>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Works With 開發者大會深圳站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限時福利】TE 2025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數會工業芯片與傳感儀表展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在線研討會】普源精電--激光原理應用與測試解決方案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工程師系列】汽車電子技術在線大會
推薦專題


分享










